“给钱也不卖给中国。”为了打压中国发展,2023年日本和德国联合断供高铁车轮,毁掉了中国上亿订单。他们还没来得及得意,就被中国的“应对措施”彻底打脸! 日本和德国担心中国高铁越做越强,逐步占据全球市场份额,于是就动了断供的念头,以为切断一两个环节,就能拖慢甚至中断中国高铁的发展节奏,但他们显然低估了中国的产业韧性。 面对断供中国并没有慌张,也没有四处求援,更没有停下手里的工作,国内相关企业、科研机构迅速反应,几乎是第一时间就启动了替代方案。 一边开展技术攻关,一边重新梳理供应链,把过去依赖外部的部分逐步内化,转向自主生产、自主配套。哪怕起初有些难度,但只要方向对,资源到位,问题最终都能解决。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中国高铁在很多核心技术上确实是通过合作、引进实现突破的,但合作只是起点,不是终点。 这些年中国一直在默默推进自主可控的目标,很多关键零部件都在做国产替代。 日本和德国的断供反而让我们意识到,那些我们曾经以为“不急用国产”的部件,也必须早做准备,不能留下空档。 很多人可能没想到,短短几个月后,中国企业就研发出了性能接近甚至部分超越原进口部件的替代品,成功装配在高铁列车上并投入运行。 中国的这种速度和效率,背后靠的是整个产业链的配合,以及对自主发展的坚定信心。 从早年的芯片、数控机床,到现在的高铁、动力电池,每一次被卡脖子,都会换来一次全面的技术突破。 不是因为我们愿意受委屈,而是每一次被逼到墙角,中国都选择了迎难而上,走出一条自己的路。 日本和德国可能以为,这次的断供能迫使中国让步,接受他们的技术限制甚至市场支配,但现实告诉他们,中国不仅没有倒下,反而借这个机会加快了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节奏。 这种方式的博弈表面上看是贸易问题、技术问题,实际上是产业自主权和发展主动权的争夺,谁掌握了关键技术,谁就掌握了未来的发展节奏。 中国正在用自己的行动告诉世界,关键技术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再难也要做。 这也让我们更加明白一个道理:不能指望别人长期为你提供核心技术,哪怕你出得起价钱,也未必能买得到。 一旦关系变化出口一停,吃亏的还是自己,只有真正把关键环节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不被人牵着鼻子走。 日本和德国的断供,没有给他们带来他们想要的结果,不仅没能阻止中国高铁的发展,反而让中国加快了国产化步伐,打破了部分技术依赖,实现了更高程度的自主控制。 中国高铁的发展从来不是靠别人施舍,而是在不断被质疑、被封锁中成长起来的。 信息来源:天眼查 “给钱也不卖给中国。” 2023年,日德为打压中国发展,决定断供高铁车轮,毁掉与中国的上亿订单,结果正当他们得意之时,不料我国却“早有应对”......本世纪初,我国开始大力发展高铁
“给钱也不卖给中国。”为了打压中国发展,2023年日本和德国联合断供高铁车轮,毁
治愈系萌主
2025-08-01 14:01:24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