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都在等一个机会,杀鸡儆猴,其边境将安宁数十年。 这种等待并非是主动想去发动一场战争,更像是在一场高度紧张的对峙中,等着对方阵营里某个角色自己犯下无法挽回的错误。 一旦那个过分的举动真的发生了,一次精准而强有力的反击,或许就能彻底重塑博弈的规则,让所有参与者都清楚地认识到新的底线在哪里。 先看俄罗斯这边,它正面临着非常现实的军事压力,北约的力量部署几乎已经快要推到它的家门口了,这种持续的战略挤压,让单纯的外交抗议显得越来越无力,迫使俄罗斯不得不考虑更强硬的应对方案。 因此,在俄罗斯的军事考量中,战术核武器已经不再是一个束之高阁的理论选项,而是一个在国家面临根本性威胁时可以被激活的真实预案。 俄罗斯所设想的那个用来“儆猴”的目标,有着非常清晰的标准,那就是它必须是北约成员,但又不能是拥有核武器的国家,比如波兰或者德国。 俄罗斯的盘算是,如果对其中行为最出格的一个进行毁灭性打击,使其在短时间内丧失反抗能力,那么由此产生的震慑效果将是全球性的。 北约有个集体防御承诺,也就是“攻击一个成员等于攻击全体成员”,可当攻击的武器是核武器时,这个承诺的可靠性就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一个最根本的问题摆在了美国、英国和法国这些有核大国的面前,那就是他们是否真的愿意为了保护一个东欧盟友,而让自己的本土城市冒着被核报复的风险。 当本国的核心利益,尤其是本土数亿民众的绝对安全,与对盟友的义务发生冲突时,任何一个理智的领导人恐怕都很难做出牺牲自己的选择,一旦俄罗斯的判断准确,并且北约其他大国真的在关键时刻选择了退缩,那么这个军事联盟内部的信任基石就可能瞬间崩塌。 我们再把视线转向东方,中国所面临的局面和采取的策略,则有很大的不同,中国面对的挑战更多是全方位的,除了军事围堵,还包括经济上的产业链转移和关键技术上的封锁。 由于自身的经济体量和与世界的深度融合,和平发展对中国而言是最佳选择,所以它的应对方式更倾向于保持战略定力,轻易不会动用武力。 但是,这种耐心和克制同样是有极限的,在中国周边,日本和印度的某些举动就持续触动着中国的敏感神经。 如果这些国家中的任何一个,在外部势力的怂恿下或是因为自身的战略误判,采取了突破中国核心利益底线的实质行动,那么中国长期保持的克制也终将被迫结束。 在所有这些潜在的冲突点中,台湾问题的性质又是最为独特的,在大陆的官方叙事和民间情感中,这始终被看作是尚未完成的内部统一事务,而非国与国之间的争端。 这种基于血缘和历史的深层联系,决定了大陆方面会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军事手段永远是放在最后、万不得已的选项。 只有当“台独”分裂势力的行为彻底堵死了所有和平解决的可能性时,大陆方面才会被迫采取非和平的方式来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中俄都在等一个机会,杀鸡儆猴,其边境将安宁数十年。 这种等待并非是主动想去发
芸霄记史
2025-08-01 17:17:35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