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部尚书翁同龢为什么要对北洋水师的经费一削再削?
户部就是一个朝廷的钱袋子,其职位当然和一品大员、封疆大吏还是存在一定差距的,翁同龢既然在这个岗位一干就是十几年,是没有机会升迁么?显然不是,他呆在这里是有原因的,因为这里把持着清朝的经济命脉。
我们知道翁同龢属于皇帝一党,李鸿章属于慈禧一党,两人是不是因此不对付,互相看着不顺眼呢?当时切实的情况我们不得而知,我们看到的确实是资金没有拨付到位,确实因为没钱改善舰队的实力,以至于炮弹都打不响。也许当时是不是中原大灾荒,朝廷拨付银两赈灾了。
当然这一切我不相信是他一个户部尚书能够决定的,如果没有更高领导的授意,光绪皇帝朱笔批复,给他十个胆他也不敢。翁只是干了想干但又不能干的事,不然十个翁的脑袋都掉了。中堂大人的北洋海军需要的购船经费、弹药经费、修理经费,六年时间都一分钱没有拨付。这就有点强人所难了,这仗肯定是没法打的。
清朝是没有钱么?显然不是,那钱去了哪里呢,都去给慈禧置办过寿的物品了,就这种状态,清朝怎能不亡。
用户43xxx75
削经费那是需要说明理由,领导觉得你的理由合理才会同意好吧。领导又不知道这经费该不该削。
用户10xxx74
实际上,那些年,清廷投在北洋海军上的钱也不算少了(但中间吃了多少回扣和空饷,就很难说了),后来军费虽有所减少,搞得北洋海军没有大量增加新军舰,但也不至于导致实力断崖式下降,更没有远远落后于日本海军。北洋海军的全灭、甲午战争的惨败,更主要是决策者、指挥者的腐败愚蠢无能造成的,特别是清廷在指挥打仗方面,主要是靠君臣廷议(偏偏他们又是外行的),根本就没有一个专业的、内行的、统一的指挥机关,搞得很多指挥都是瞎指挥、乱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