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不用海归派,因为里面有间谍。”董明珠这句狠话当时被骂上热搜,如今回头看,却像

森森视野 2025-08-03 23:14:56

“绝不用海归派,因为里面有间谍。”董明珠这句狠话当时被骂上热搜,如今回头看,却像一把提前埋好的雷管,正好在尊湃宣判那天炸响。2025年7月28日,上海浦东法院对尊湃通讯窃密案一审落锤:主犯张琨获刑六年、罚三百万,五年内禁止踏足芯片行业。有人拍手,有人后背发凉——原来“海归高管+挖角团队+光速创业+技术克隆”的剧本真能在一夜之间把华为上亿投入烧成灰。 故事得从2021年2月说起。张琨,留美博士、高通前射频工程师、华为海思21级技术总监,在最懂华为“心脏”的那批人里排得上号。他递完辞职信,转身就在南京注册了尊湃,开出双倍工资、大笔期权,一筷子夹走了20多名仍在竞业期的海思骨干,顺带把尚未发布的Wi-Fi 6射频前端图纸、源程序、测试数据整套搬进自己的服务器。华为报警后,警方在尊湃实验室里查到的硬盘塞得满满当当,连文件命名都懒得改。技术鉴定显示,尊湃首款芯片与华为相应模块相似度高达90%,直接撞断华为两条客户订单线,损失以亿元计。 更扎心的是,张琨在庭审里几乎没辩解,只反复强调“技术路线本就趋同”。法官一句话怼回去:趋同到连注释里的拼音缩写都一模一样?全场哄笑,笑声里夹着十几位前同事的叹气——他们中有人刚在南京按揭买房,结果判决书下来,房子被查封,孩子秋季学费都没着落。 董明珠当年被骂“危言耸听”,格力内部却心里有数:2023年,一名海归硕士把格力新型压缩机参数卖给海外对手,12亿美元东南亚订单瞬间蒸发;同年,另一位留英工程师把热传导系统数据带出境,直接丢了两亿多欧洲政府招标。两起案子都是“高薪养熟、转身捅刀”,让格力董事会全票通过“暂停海归招聘”红线。董明珠索性把话说绝:“我不知道谁是谁不是,干脆一个不用。” 数据不会撒谎。智联招聘2024报告显示,应届海归回国求职人数比2018年整整翻了一倍,新能源、芯片领域尤其扎堆。而芯片恰恰是国家安全“卡脖子”首战场。一边是“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中央文件,一边是“技术窃密案”接连爆雷,企业像走钢丝:招,怕再被挖心掏肺;不招,又怕错过下一个突破制程的奇才。 有人把锅甩给“留学生原罪”,可真正的问题不在护照,而在约束机制。海思离职审批曾允许“交接期”最长一个月,张琨就是利用这一个月把资料分批导出;竞业补偿金只有税前月薪30%,和跳槽后翻倍的薪水比形同虚设。换句话说,不是海归太狡猾,而是篱笆太矮。 现在网上吵成两派:一派喊“封杀海归”,一派骂董明珠“就业歧视”。吵归吵,简历还得投。8月2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再发文《海归不是“间谍”的代名词》,重申“支持留学、鼓励回国”的国策不动摇。同一天,科技部官网挂出2025年度“外专千人计划”申报指南,欢迎海外高端人才带团队整编制回国。风向很明确:国家要的是更高明的“技术防火墙”,而不是把门焊死。 案子结了,警钟长鸣。评论区说说:如果你是一家芯片公司HR,面对简历上光鲜的海外博士,你敢不敢把核心文件权限给他? (信息来源:央视新闻2025-08-03《尊湃窃密案一审宣判》;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08-02《海归不是“间谍”的代名词》;经济观察报2025-04-25《董明珠的“间谍论”令人害怕》)

0 阅读:61

猜你喜欢

森森视野

森森视野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