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1月10日,毛主席去参加陈毅元帅的追悼会,追悼会开始前,陈毅元帅妻子张

文山聊武器 2025-08-03 23:29:17

1972年1月10日,毛主席去参加陈毅元帅的追悼会,追悼会开始前,陈毅元帅妻子张茜对主席道:“您坐一下就回去吧。” 陈毅这个人,跟新中国的命运绑得死死的。他1901年8月26日生在四川乐至县,家里有点书香气,小时候就挺聪明。1919年,18岁的他跑去法国勤工俭学,接触到社会主义思想,还认识了周恩来、邓小平这些人。1921年因为搞爱国活动被法国赶回来,但这反而让他铁了心走革命路。1923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一头扎进革命的大潮里。 革命战争那会儿,陈毅真不是盖的。1927年南昌起义,他当政治指导员,后来跟朱德带着部队上了井冈山,和毛泽东的队伍会合,搞了个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他在井冈山干过师长、军委书记,带着队伍打了好几仗,把敌人围剿挡住了。1934年,他腿受了伤,没能跟上长征,就留在南方打游击,跟敌人兜圈子,总算保住了点革命火种。 抗日战争来了,陈毅在新四军混得风生水起。先是支队司令员,1941年皖南事变后当了军长,带着队伍在华中跟日军干仗。解放战争时,他跟粟裕搭档,指挥第三野战军,打赢了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解放南京、上海那会儿,他功劳不小。1949年,他当了上海第一任市长,把个战后破破烂烂的城市收拾得像模像样,经济、社会秩序都恢复得挺快。 1955年,陈毅被封为元帅,新中国十大元帅里他占一席。1958年起,他干起了外交部长,跑遍亚非国家,给新中国在国际上挣了不少面子。他外交上挺有手腕,应对复杂局面不含糊,挺有大国气势。除了正事,他还喜欢下围棋、写诗、吃美食,多才多艺得很。 1972年1月6日,陈毅在北京病逝,71岁。1月10日,八宝山开了追悼会。本来挺常规的事儿,可就在仪式前一小时,毛泽东突然说要亲自去,惊呆了所有人。他那会儿身体也不好,披着睡袍裹着大衣就去了。到了会场,他盯着陈毅的遗像看了半天,还找陈毅的老婆张茜握了个手,说陈毅是好同志,为革命立了大功。接着他还问陈毅的四个孩子在哪儿,让人把他们叫过来。 孩子们来了,毛泽东挨个儿看了看,说他们爹为国家拼了一辈子,让他们得接着努力,为国出力。孩子们听着,眼泪都憋不住。张茜看毛泽东脸色不好,劝他坐会儿就回去,可他硬是不肯,说要站着送陈毅最后一程。追悼会开始,周恩来念悼词,念着念着声音都哑了。毛泽东全程站着,没坐下过,仪式完事儿才慢慢离开。 第二天,《人民日报》头条就报了毛泽东去追悼会的事儿,把陈毅的地位和贡献捧得高高的。这事儿不光是肯定陈毅的功劳,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还透出点团结和尊重的意思。张茜后来在北京低调过日子,一直怀念陈毅,直到1974年3月20日也因病去世。她这人挺坚韧,默默守着丈夫的记忆。 陈毅的几个孩子也没辜负他。大儿子陈昊苏,1942年生的,当过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搞外交和国际交流,继承了陈毅那股外交劲儿。二儿子陈晓鲁,1946年生的,当过兵也做过生意,2013年还因为公开道歉文化大革命的事儿上了新闻,挺有勇气面对历史。其他孩子也在各自的地儿努力,多少都受了陈毅的影响。 上海那边,陈毅的功劳也没被忘。外滩有个他的雕像,面对黄浦江,提醒大家他为解放和建设上海出了大力。来往的人常停下来看看,缅怀这位元帅。他的军事才能、外交智慧,还有文化底子,都成了后人学的榜样。他的诗词和战略思想,现在还在军校和学术圈里研究,激励年轻人为国家出力。 陈毅这一辈子,从井冈山打到外交场,忠诚和智慧都拿得出手。他的追悼会成了老战友的最后告别,毛泽东亲自去,更给这事儿添了分量。他的精神遗产,搁到现在还挺有劲儿,值得后人琢磨琢磨。

0 阅读:131

猜你喜欢

文山聊武器

文山聊武器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