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中,张店日军据点二十多个鬼子,到卫固一带测绘地图,天近中午,返回张店。其中一

鉴史忆往呀 2025-08-04 13:30:53

抗战中,张店日军据点二十多个鬼子,到卫固一带测绘地图,天近中午,返回张店。其中一个鬼子背着测绘仪器,掉队走在后面,路过东尹村时,抢了老百姓一头骡子,骑上赶路。细心的村民韩干发现后,立即到村中约合张桂云、张子洁等五六个伙伴,手持土枪、棍棒,齐呼拉朝那个鬼子围去。

那个中午的太阳烤得地皮发烫,东尹村的土路上扬起一溜黄尘。掉队的日本兵骑在抢来的骡子上,测绘仪器在他背上哐当作响。

这场景像根针扎进韩干眼里,十二岁就在铃木丝厂当童工的青年,早把日本人的暴行刻进骨血。

八年来他看着同胞在机器旁累吐了血,看着姑娘被拖进碉堡再没出来。

1937年芦沟桥炮响后,他一把火烧了丝厂冲回家乡,就等着这样的时刻。

“抄家伙!”韩干吼声撞在土坯墙上。张桂云抡起铡草刀,张子洁攥紧顶门杠,五六个庄稼汉像野火般卷过村道。

土枪的硝烟刚喷出枪管,骡子就惊得撂了蹶子。驮着鬼子窜进山沟,倒比人更清楚什么叫羞耻。

山沟里爆开一场生死围猎,鬼子被掀下骡背时手枪刚掏出来,子弹贴着张桂云头皮擦过去。

崖顶上突然滚下磨盘大的石块,韩干带着人从绝壁爬上来,胳膊叫酸枣树刮得血肉模糊。

“砸!”漫天飞石带着八年童工债,带着被烧的村庄冤魂,把膏药旗下的豺狼砸进了黄土地。当晚全村传遍句话:“骡子尥蹶子,韩干砸鬼子!”

血债追得比日本兵的马蹄还快,隔天铁山脚下冒出一队膏药旗,望远镜扫过金鸡岭每道褶子。

这回韩干敲的是铜盆,铛铛声从太平庄传到南岭庄,二百多个提镰握锄的百姓堵死山道。

土炮炸起的烟尘里,鬼子旗子卷着尾巴往张店逃,有个愣头青竟慌不择路栽进东尹村的枯井。

“扬土!”韩干的嗓子劈了音。枯井上刮起人造沙暴,眯眼的鬼子胡乱放枪。

当张子洁的粪叉扎透军装时,井底喷出的血沫子渗进了1941年的麦茬地。

村里老人咂着嘴说:“东洋刀再利,劈不断老槐树的根。”

秋风吹红高粱时,韩干揣着两把匣子枪钻进黑铁山。

廖容标拍着他肩膀笑:“你带乡亲宰鬼子那会儿,我们游击队的子弹还在山里生锈哩!”

入党宣誓那晚,他摸着军装补丁想起枯井边的沙尘,原来老百姓扬把土,也能迷了侵略者的天罗地网。

1942年博兴县的夏天烫人脊梁,当了公安局政卫队长的韩干盯着队员们的梭镖直皱眉:“没枪?赶集去!”

北镇大集熙熙攘攘,伪军团副搂着妖艳女人逛布摊,护兵匣枪皮套在太阳下反光。韩干草帽往下一压:“买上!”

惊雷在布摊前炸响,赵立芬的枪管还冒着烟,两个护兵已栽进染坊的靛蓝缸。

伪团副手刚摸枪柄,韩干子弹已掀飞他天灵盖。

三支匣枪刚别进队员裤腰带,集市口背步枪的哨兵又撞上枪口。“砰”的脆响惊飞满街麻雀,百姓趁乱踩过地上的膏药旗。

夺来的枪支在敌后撬开新棋局,韩干带着张子洁成立“筐子队”,二十条好汉背着竹筐走乡串户,揭开草帽是乡亲,掀开筐底是钢枪。

赶集卖鸡蛋的老汉筐里有驳壳枪,拾粪的庄稼汉腰间别着手榴弹。

有回鬼子中队长在酒馆吹牛:“土八路就敢躲山里!”话音刚落,邻桌“卖菜汉子”的筐子倒出二十响快慢机。

那年头淄河边传着句话:“鬼子炮楼高,高不过庄稼汉的草帽。”

当韩干的竹筐消失在青纱帐里,当张桂云的铡刀藏在麦垛下,侵略者才懂什么叫铜墙铁壁。哪有什么刀枪不入的皇军?不过是没遇上不要命的百姓!

0 阅读:48

猜你喜欢

鉴史忆往呀

鉴史忆往呀

欢迎关注,跟着小编一起看历史小故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