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沈阳军区后勤部部长周玉成中将奉调进京,担任了总后副部长一职。离沈前,

青史如烟啊 2025-08-04 13:53:48

1960年,沈阳军区后勤部部长周玉成中将奉调进京,担任了总后副部长一职。离沈前,周部长趁着转交工作关系,将公家分配的留音机退还国家。管理科长讲:“这是纪念品,不用退。”周部长批 评:“一根针都不能多占。”

周玉成这个人,从小家境贫寒,出生在湖南祁阳一个普通农民家庭。1904年那会儿,农村生活苦,地少人多,他早早辍学帮家里干活,放牛、做长工啥的都经历过。1920年他加入湘军当兵,那时候军队操练严,扛枪跑步是家常便饭。 后来转到国民革命军,参加北伐,负责运弹药啥的。1928年平江起义,他响应号召,加入共产党,从此走上革命路。 1930年当上红8军4师经理处处长,管部队物资,检查库存、分发粮食,这些事他干得细致。抗日时期,他管后勤保障,组织运粮食到前线。解放战争中,继续管供给,避免部队短缺。新中国成立后,先当总后油料部部长,安排运输车队啥的。 然后调东北军区财务部部长,审计账目,用算盘算数字。1955年授中将军衔,得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后来在沈阳军区后勤部部长,强调节约。他的生涯跨35年,一直专注后勤,贡献大。 调职那年是1960年,周玉成接到命令,去北京当总后副部长。离沈阳前,他收拾物品,列清单,叫管理科长清点。 清单上有留音机和收音机,科长说这是胜利纪念品,能带走。周玉成不同意,说后勤干部对公家东西不能多占,调动时必须清点,人人一样。 最终他只带衣服和书籍走人。这事小,却体现廉洁自律。他管过无数钱款,从没差错,一尘不染。为什么他这么坚持?因为战争年代养成习惯,吃苦在前,享受在后。 想想他侄子来访,想当兵求饱饭,他拒绝,说当兵为保国,不能走后门。这不就是原则吗?现在社会,有些人爱占小便宜,他却一根针都不多拿。 这对比多大?它提醒大家,公私分明是底线。扩展看,他一生经手物资多,却始终分毫不差,这靠啥?靠党性修养和自我约束吧。接地气说,这像不像咱们日常?借公家东西不还,觉得没事,可积累起来就成问题。他这举动,实际在教导后人,廉洁不是空话,得从小事做起。

0 阅读:209

猜你喜欢

青史如烟啊

青史如烟啊

青史如烟随风散,故纸堆里白首寻。我们的每天都是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