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这次印度选择了硬刚美国?他怎么突然就腰杆硬了呢? 印度这次敢于在国际事务中硬刚美国,背后是其独特的经济结构和战略选择在起作用。这种底气并非突然出现,而是长期积累的结果,尤其是印度经济模式与美国制裁手段之间的错位,让印度在面对压力时有了更大的回旋余地。 印度的经济结构和其他国家很不一样。别的国家比如中国,经济增长很大程度上靠制造业出口,生产的商品卖到全世界,一旦遭遇关税制裁,出口量就会受影响,企业和工人都会跟着遭殃。 但印度不一样,它的制造业基础薄弱,工业体系也不完整,出口的商品在全球市场上占比很低。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2024年印度货物和服务出口占GDP的比重只有21.2%,这个比例在主要经济体中属于比较低的水平。也就是说,印度经济对出口的依赖程度不高,美国的关税大棒打过来,很难直接命中印度的经济命脉。 那印度人靠什么赚钱呢?他们走了一条和传统出口不同的路,就是直接出口劳动力。印度每年培养大量的理工科毕业生,这些人掌握着专业技能,却在国内找不到足够的工作机会。 于是,他们纷纷选择到欧美等发达国家工作,把赚来的钱寄回国内。这种劳务输出模式成了印度经济的重要支柱。以2019年为例,印度侨民汇款额就达到了786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一。 虽然这是几年前的数据,但结合近年来的趋势,比如2023-2024学年在美印度学生人数创历史新高,达到33万人,以及国际应聘申请数量大幅增长的情况,可以看出印度的劳务输出规模一直在扩大。 美国的关税政策主要针对的是商品贸易,对服务贸易和人员流动的影响有限。印度的劳务输出属于人员流动,美国的关税政策根本触及不到。 就算美国想限制印度人到美国工作,也需要通过签证政策等手段,但这会涉及到复杂的法律和政治问题,而且印度在科技、医疗等领域的专业人才对美国经济也有重要作用,美国也不愿意完全切断这种人才流动。 除了劳务输出,印度的服务出口也很有特点。印度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在全球市场上占据重要地位,2023年服务出口规模接近3400亿美元,其中软件服务占了近一半。 这些服务通过互联网就能完成,不受地理限制,美国的关税政策对它们也无可奈何。而且,印度的服务出口对象不仅仅是美国,还包括欧洲、中东等其他地区,多元化的市场分布降低了对单一市场的依赖,也让美国的制裁效果大打折扣。 印度国内庞大的消费市场也是其敢于硬刚美国的重要资本。2023年印度居民最终消费支出占GDP的60%,高于中国的53%,且私人消费占比逐年递增。印度有14亿人口,随着经济的发展,中产阶级规模不断扩大,消费能力持续提升。 美国的很多企业都看重印度市场的潜力,比如苹果、亚马逊等公司都在印度加大投资。如果美国对印度实施严厉制裁,可能会导致这些企业失去印度市场,这是美国政府不愿意看到的。因此,美国在对印度采取行动时,往往会有所顾虑,不敢轻易使出全力。 在国际战略层面,印度也在积极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间。近年来,印度在俄乌冲突中采取了中立立场,继续与俄罗斯保持密切的能源和军事合作。印度大量进口俄罗斯的低价石油,不仅满足了国内的能源需求,还通过加工转口贸易获得了经济利益。 在军事领域,印度与俄罗斯合作生产军事装备,联合开发先进技术,这增强了印度的国防实力,也减少了对西方军事技术的依赖。这种多元化的国际合作,让印度在面对美国压力时更有底气,因为它可以通过与其他国家的合作来平衡美国的影响力。 印度的这种经济结构和战略选择,也反映了其对自身发展路径的深刻思考。印度明白,在当前的国际秩序下,完全依赖西方的发展模式并不安全,必须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 通过发展劳务输出和服务出口,印度在全球化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既避免了与其他国家在制造业领域的直接竞争,又利用自身的人力资源优势获得了经济收益。 同时,通过扩大内需和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印度正在逐步构建一个更加自主、多元的经济体系,这为其在国际事务中争取了更大的话语权。 当然,印度的这种发展模式也面临着一些挑战。比如,国内制造业的薄弱可能会影响长期的经济增长潜力,过度依赖劳务输出也可能导致人才流失。 此外,美国等西方国家也不会坐视印度的崛起,可能会采取其他手段来遏制印度的发展。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印度的经济结构确实为其提供了一定的抗风险能力,使其在面对美国的压力时有了更多的选择和回旋余地。
印度主持人向印度专家问道:“在2000年代中后期,印度和中国被视为两大新兴巨头,
【47评论】【2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