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港独何依琼:逃往英国每天只吃一顿饭,七个月后留遗书自尽 2022年年底,伦敦的

薄荷猫少女 2025-08-04 21:39:31

女港独何依琼:逃往英国每天只吃一顿饭,七个月后留遗书自尽 2022年年底,伦敦的冬夜,冷得透心。雨丝拍打着出租屋的窗户,风像钻进骨头里的冰针。 屋里,灯光昏黄,空气里混着霉味和一股下水道返味。角落的马桶又堵了,积水泛着灯光的黄影。 就在这样一间每月900英镑的出租屋里,27岁的何依琼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床边,一封遗书静静躺着,旁边是一本BNO护照,是她曾经视为所谓的通往自由的船票,可如今它只是一页纸,陪着何依琼走完最后一程。 从香港飞到伦敦,何依琼原本打算在英国生活5年后申请永久居留。 可当她拎着行李站在伦敦西南部里士满的街头时,风一吹,幻想就碎了一半。 她租下的合租屋,900英镑的房租在当地连带独立卫生间的主卧都拿不下,只能住在条件简陋的房间里。 房东倒是爽快,交钱就行,可那厕所……隔三差五堵一次,偶尔还伴随难闻的味道。 屋外阴雨连绵,屋里阴冷发潮,她几乎不愿踏出房门。 更难的是日常生活。伦敦物价高得离谱,随便一份快餐就能让钱包肉疼。 为了省钱,她开始一天只吃一顿饭,能靠面包和水撑过去就不碰外卖。 她的笔记本里,密密麻麻记着每天的吃饭花销,算得一清二楚。可就是这么节省,仍然捉襟见肘。 这一切压在她心头,让她夜里失眠、掉头发、情绪低落。她给在香港的哥哥发过信息,担忧自己的收入在英国撑不下去,很沮丧。 七个月的伦敦生活,像把她慢慢推向深渊。心理咨询她也预约了,可那是她自尽后的第四天。 如果只看简历,何依琼算得上同龄人中的别人家孩子。 她2017年在香港大学拿到学士学位,之后去了瑞士日内瓦大学攻读国际事务硕士。 但在回国之前,香港爆发了所谓的“反送中”运动,何依琼从一个高材生成为港独激进分子,不仅发布抹黑中国的言论,还参与了多次非法集会游行。 2019年,何依琼被香港警察逮捕。出狱后,她便打起了去英国永久居留的主意。 她想象的英国生活,应该是地铁里看报纸、周末喝咖啡的惬意模样。 可现实是,伦敦高昂的生活成本让她几乎喘不过气。她在一家致力于女性教育的慈善机构找到职位,可工资微薄到只能刚好付房租。 而让她对英国满是憧憬的,是那本BNO护照。英国国民(海外)护照,听起来像一张通往新世界的船票,可实际上是英国专门埋下的政治圈套。 BNO护照的故事得从香港回归前说起。英国给当年在港的居民制造了一个甜蜜陷阱。 按法律,这本护照不赋予持有人居留权、工作权,也不被欧盟承认,说白了就是自我催眠。 2019年香港乱局之后,英国瞄准了政治机会,给BNO护照加码。 新政一出,只要持有者申请特别签证,就能带家属入境英国,住满五年可以申请永居。 听起来好像一条通向公民的捷径,可代价是——你必须自己撑起五年的生活成本,没有任何保障,医疗费、签证费都得自掏腰包。 英国承诺得好听,可现实呢?不少移英港人抵达后发现,这本护照就是英国政府精心设计的移民圈套:你能来,但你是二等人。 何依琼的遭遇,并不是孤例。 2024年年初英国伯明翰大学的调查显示,近六成移英港人拥有学士或硕士学位,可就业率不到一半,且多数工作与原本专业不匹配。 有的金融公司人力资源总监,到了英国只能去社会企业做管理员,收入跌到原来的七分之一;有的香港教师移英后做餐厅服务员,年薪从六万英镑掉到两万出头。 生活成本也让人苦不堪言。 高额房租、物价、取暖费,像三座大山压在身上。 冬天,有港人因为交不起暖气费,只能在屋里裹着外套熬夜刷手机,幻想香港的阳光。 心理问题也随之而来。 英国港侨协会的调查显示,近九成BNO移民存在抑郁、焦虑或创伤后压力症状。 面对冷漠的社会、低端的工作和无尽的孤独,很多人开始怀疑自己当初的选择。有人在社交平台发帖求助,有人干脆选择回流香港。 对何依琼来说,七个月的伦敦生活像是慢慢熄灭的蜡烛。经济压力、社会隔阂、心理困境,层层叠叠把她推到崩溃边缘。 那间出租屋,最终留下了一盏灭掉的灯、一封遗书、一本文不值钱的BNO护照。 参考信源: 英国拟推出BNO护照新计划,外交部驻港公署:暴露其伪善面目 环球网 2022-02-26

0 阅读:25
薄荷猫少女

薄荷猫少女

思念是无望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