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2年,西夏铁骑突袭泾州。知州滕子京率数千民兵死守孤城,杀牛犒军,血战三日。当范仲淹援军冲破暴雨赶到时,只见城头箭痕如麻,军民相拥而泣。战后,滕子京动用16万贯公使钱抚恤遗孤、祭奠英烈,军中皆呼“青天”。
庆历二年的秋天,西夏铁骑卷着黄土高原的风沙扑向泾州城,李元昊的十万大军刚在定川寨屠戮了宋军主力,此刻正像饿狼一样盯着这座孤城。
城里只有几千临时招募的民兵和蕃部弓箭手,知州滕子京攥着战报的手心全是汗,泾州一旦失守,西夏人就能直捣关中,大宋的半壁江山都可能跟着崩塌。
滕子京不是武将出身,他是范仲淹的同年进士,本该在书斋里写诗论文,却被战火硬生生逼成了守城统帅。
他连夜把粮仓里的牛肉全拖出来,大锅炖肉犒赏军民,又让百姓穿上军装举着火把在城头来回跑。
西夏探子远远望去,只见旌旗密布人影幢幢,愣是没敢立刻攻城,这招“空城计”给援军争取了三天时间,可城里的人都知道,真正的血战才刚开始。
第四天拂晓,西夏人终于发现上当,攻城车撞得城门轰隆作响,箭雨把城墙扎得像刺猬,守军拿门板当盾牌,泼沸油烧云梯。
最危急时,西夏兵已经爬上城垛,滕子京抄起一把砍豁口的刀亲自冲上去,身后跟着一帮抡菜刀的伙夫。
然而,就在城破的最后一刻,范仲淹的援军顶着暴雨冲过六盘山隘口,战旗上“范”字被血和泥糊得看不清。
可泾州军民认得那个披麻布甲的背影,去年三川口惨败后,正是他带着残兵死守延州,硬生生逼退了元昊。
城保住了,可街上的血痂扫了半个月都没干净,滕子京干了两件轰动朝野的事:先是在佛寺给战死者办法事,给孤儿寡妇发抚恤金,又大摆流水席犒军,光是羌族首领就喝趴了三十多个。
事后账本一算,整整16万贯公使钱没了踪影,监察御史梁坚弹劾他贪污,他直接把名单烧了:“要杀杀我,别牵连拿命守城的兄弟”。
不可否认的是,倔脾气差点让他掉脑袋,多亏范仲淹连上三道奏折力保,最后只贬到岳阳当了个小太守。
多年后人们才看懂,那16万贯其实是买命的钱,泾州活下来的老兵说,当年领抚恤金时,滕大人一个个问家里还有什么难处。
有个寡妇抱着婴儿跪谢,他扭头就对主簿吼:“再加三贯!孩子得喝羊奶!”后来他在岳阳重修名胜,范仲淹给他写《岳阳楼记》,那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哪儿是说风景,分明是替老战友喊冤。
西夏战事平息后,宋仁宗曾偷偷问范仲淹:“滕子京到底贪没贪?”范仲淹指了指宫墙外的夜市:“陛下您听听,汴梁百姓现在管清官都叫‘滕青天’。”
进无止境
武将在外流血征战,文臣在内攀污掣肘,历来如此。
情如沧海 回复 08-06 13:37
因为唐朝藩镇割据,地方武装势大,接着就是五代十国,武人掌权,杀得世家土崩瓦解,所以宋朝立国后,特别重文抑武,结果矫枉过正,直接把武将养废了。
阿玉 回复 08-06 16:49
[点赞][点赞][点赞]谢谢
知味斋主人
范文正公已经让滕子京名留青史了!
子非鱼 回复 08-06 06:10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胡子vape
将士用名换来的国土.被司马光以勿生事端全部还回去了.不管遇到什么问题.就一句我不管.反正祖宗之法不可变.就这货色还配享太庙.
风雨无阻 回复 08-06 02:46
有时候历史就是这么神奇,你以为的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但是他却是把西藏新疆都卖掉的海防派
用户17xxx37 回复 风雨无阻 08-06 17:24
只是目光短浅知识缺乏而已
用户15xxx18
抱歉,小看滕子京了,一直以为是靠范仲淹的一句诗文才名留青史的。
用户17xxx37 回复 08-06 17:25
因为当年语文课本上或者诗词书上面都没有注解滕子京是何许人也,
tiger
国士无双
杨柳岸
知道为什么谪守巴陵郡了。
西门吹雪
城破鸡犬不留,都什么时候了还想钱迂腐,宋朝不灭没天理。
用户72xxx41 回复 08-06 16:59
城破了那些酒肉粮钱还不是便宜了胡贼。
明月清风
藤子京壮哉
用户10xxx04
虽然宋文人治国可以的,但露天堆着一堆财宝没人守着合适么?但凡放武人一码,何至于此!
风狂
滕青天千古留名!
用户17xxx37
一下子就让我想起了四十多年前读书时候读的那篇岳阳楼记,范仲淹写的,"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