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参与修建三峡大坝的老人曾说过,90%的人不知道,在三峡大坝修建初期,我国著名水利科学家黄万里先生对修建三峡大坝持反对意见。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他的声音在当年轰轰烈烈的建设浪潮中显得格外孤独,却像一颗投入深潭的石子,激起的涟漪至今未平。 1956年的夏夜,清华大学水利实验室的灯光下,黄万里站在长江流域模型前眉头紧锁。 沙石在模拟坝体前堆积成山,他放下测绘笔沉声道:“这坝若建,长江必乱。”学生们不敢接话,无人预料这位留美归来的水利泰斗会成为中国治水史上最执着的反对者。 黄万里的忧虑来自血的教训,50年代他因反对三门峡工程被打成右派,当渭河因泥沙淤积水位暴涨、西安城危在旦夕时,他的预言应验了。 二十多年后,面对三峡工程论证热潮,他再次站了出来:“此坝若成,子孙后代必受其害。”他在给中央的信中写下这句话时,手里捏着三门峡的泥沙数据和水文记录。 他看到了图纸背后的三道阴影,长江上游每年超1亿吨卵石随流而下,大坝拦江后沙石堆积会抬高河床,“重庆港十年必堵,炸坝都来不及清淤”,他在课堂上敲着黑板警告学生。 三峡库区陆生生物虽可主动迁移,但中华鲟这类洄游鱼类的产卵场遭毁灭性破坏,他拍着标本柜说:“建坝救一时,毁江害千秋!” 更让他夜不能寐的是军事风险,二战时盟军炸毁德国鲁尔大坝导致洪水吞没村庄的惨剧,在三峡可能重演,“敌人一枚导弹,沿江城市变泽国”。 百万移民的痛楚他亲眼所见,当勘测队员时他走遍库区村落,目睹过移民抱着祖坟石碑哭泣。“人不是机器,搬走的不只是房子,还有根”,他在笔记里记下这句话时,窗外正传来白帝城文物搬迁的锤凿声。 而最让他心焦的是决策过程,1992年全国人大表决时,177票反对、664票弃权,赞成票仅67.1%,创下当时人大通过率最低记录。 三峡大坝最终在2006年全线建成,如今回望,黄万里的预言像半部打开的预言书。他预见的灾难没有完全发生:技术人员用“蓄清排浑”策略让重庆港至今畅通,年发电量超千亿度点亮半个中国,1998年级别的洪水被牢牢锁在闸门后。 但另一些警告化作现实:坝下清水冲刷导致河岸崩塌,鄱阳湖喊渴;库区滑坡频发;中华鲟2013年首次未监测到自然产卵。 更深远的影响如翁立达等专家追踪发现的,长江入海口收缩、盐水倒灌,上游梯级水库叠加影响远超预期。 黄万里2001年离世时,没能看到三峡全面蓄水。有人说他错了,有人说他对早了。但正是他的反对催生了泥沙监控网络和生态调度试验,他学生回忆:“老师说科学不是站队,是揭开真相。” 今天三峡库区布设的400多处地质监测点,长江口游动的放流中华鲟,都带着那个倔强老人的影子。 长江依旧东流,大坝静立江心。当我们享受光明与安宁时,也该记住曾有人为这条母亲河发出过清醒的呼喊。 黄万里晚年常说:“河流有它的生命,强行干预,必有代价。”这话不仅刻在三峡工程的功过簿上,更该刻进每个治水者的心里。 信息来源: 光明网《三峡工程的八大焦点问题》 中国经济周刊《三峡工程争议三十年》
特洛伊城究竟是谁找到的?伪史论者的话不要相信!伪史论者说施里曼伪造了特洛伊城,
【14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