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1937年,机枪手卿伯金正在放哨,稻田中突然传来了奇怪的水声,他摸过去一

叨叨小科天下事 2025-08-05 19:14:35

[太阳]1937年,机枪手卿伯金正在放哨,稻田中突然传来了奇怪的水声,他摸过去一看,顿时吓了一跳:“妈呀,稻田里到处匍匐着日本兵”。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卿伯金) 上士副班长卿伯金想不通,自己怎么会沦落到这个地步。 就因为一辆捡来的破自行车,他和七个弟兄在宁波街头被警察捆了个结结实实,罪名是“逃兵”,他心里一片冰凉,反复念叨着一个念头:“完了,没死在日本人手里,倒要死在自己人枪下了。” 他明明不久前还是英雄,打下过飞机,搞出过夜袭神话,怎么转眼就要被枪毙了? 更让他想不通的是,一支曾在宝山前线打得日军胆寒的部队,怎么就在短短几天内,散得一干二净? 这一切的崩溃,都始于1937年11月5日的杭州湾,那天,日军借着大雾和海潮,在无人设防的金山卫登陆,像一把尖刀,瞬间捅开了整个淞沪战场的侧翼,连蒋介石后来都承认,这是统帅部“最大的挫失”。 可对于身在一线的卿伯金和他的16师来说,这不是什么“挫失”,而是一场实实在在的噩梦,他们从金山没日没夜地狂奔了三天才撤到苏州,但一切都晚了,部队彻底乱了套,建制荡然无存。 当机枪连好不容易在苏州郊区一个酱油作坊里重新集合时,这里没有哨兵,没有士气,只有一张张写满惊恐和疲惫的脸,大部分人的枪,那些当兵的命,都扔在了冰冷的苏州河里。 卿伯金自己,也只是死死抱着一袋25斤重的机枪零件,那是他作为机枪手最后的执念,他太累了,倒在一条板凳上就睡了过去。 谁知,从上海方向突然传来一阵密集的枪声,这群早已吓破了胆的惊弓之鸟,竟像炸了窝一样,瞬间作鸟兽散,卿伯金惊醒时,连长、排长全不见了,身边只剩下几个兵。 他和另外七个掉队的弟兄结伴逃亡,路上看到“湖南4路军第28军到五坑集合”的标语,心里又燃起一丝希望。 可等他们拼死赶到五坑,看到的却只有人去楼空,一片狼藉,彻底绝望的八个人,只能漫无目的地朝宁波方向逃,最终迎来了被当作逃兵的命运。 然而,就是这样一支溃散如沙的部队,不久前还打出过一场奇迹之战,宝山二次失守后一个没有月亮的晚上,卿伯金和一个新兵在稻田边放哨,新兵听到水田里有“哗哗”的声响,还看到些模糊的影子,吓得赶紧叫来了卿伯金。 卿伯金探头一看,也惊出一身冷汗:稻田里头,到处都匍匐着日本兵,原来是一个日军机枪连,想趁夜摸上来偷袭。 卿伯金立刻上报,营长罗鹏云当机立断,命令四个加强排共两百号人,全部枪上刺刀,悄悄地绕到了日军的屁股后面,当日军还在积水里小心翼翼地架设机枪时,中国士兵们如同神兵天降,猛虎般冲进了稻田。 天亮后清点,田里躺着190具日军尸体,而中方仅一人受伤,还缴获了12挺轻机枪和70多支步枪,这份战报,雪片一样飞往各地。 卿伯金最风光的时刻,是用重机枪打下了一架飞机,部队当时刚换装了国产的“民24式马克沁重机枪”,配有高射枪架和对空瞄准环,是顶好的装备。 那天,九架日机分三排俯冲下来,卿伯金在战友的帮助下迅速架好机枪,他透过瞄准环沉着地套住目标,在飞机进入第一个圈时就猛地扣下扳机,随着一梭子弹扫过去,一架日机果然摇摇晃晃地坠落在不远的空地上。 那次,91团一共打下来三架,战利品牛肉、羊肉罐头,让全团弟兄们好好地美餐了一顿。 可是,这些战功和荣耀,都无法抹去这支部队从一开始就烙下的惨痛印记,部队的崩溃,其实早在金山卫初次接敌时,就埋下了种子。 卿伯金还记得,刚到上海时,他还看见田野里穿着碎花布衣裳的姑娘在阳光下摘棉花,那和平的景象和后来的血肉地狱形成了最残酷的对比。 下午一点,战斗打响,16师一万多人冲向登陆的日军,可他们很快就遭到吴淞口日军巡洋舰的毁灭性炮击,“不明方向的炮弹”把阵地炸得血肉横飞。 一座关键的小木桥,被日军机枪封得死死的,几百名士兵一次次冲锋,又一次次倒在桥头。 卿伯金在侧翼用重机枪疯狂扫射着沙滩上涌出的敌人,但个人的勇猛根本改变不了战局,短短五个小时,16师阵亡超过四千人,阵地却一步未进,这场惨败,从根子上打垮了部队的士气。 幸运的是,卿伯金和他的弟兄们最终没有死在自己人枪下,宁波那位警长听完了他们的讲述,选择了放人:“现在举国抗日,还是把你们送回原来的部队去。” 正当他们被卸下武装,准备在火车站另找出路时,竟迎面撞上了团长钟子奇,团长告诉他们,整个团都打散了,他正准备去江西归队。 就这样,八个在溃败洪流中迷失的士兵,终于重新找到了主心骨,跟着团长坐上了开往江西的火车。 一个士兵的身份,到底是由他击落敌机的战功来定义,还是由他兵败时的狼狈来评判? 对卿伯金来说,这恐怕是个无解的难题,他们是英雄,也是“逃兵”,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身份在他们身上拧成一团,撕扯着他们,或许,这才是那场吞噬了一代人的战争里,一个普通中国士兵最真实、也最矛盾的画像。

0 阅读:11

猜你喜欢

叨叨小科天下事

叨叨小科天下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