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关税打压之时,中国又出现了位厉害人物!他就是当年被清华校长亲自上门拜访,如今

梦里水乡之舟 2025-08-05 20:35:56

美国关税打压之时,中国又出现了位厉害人物!他就是当年被清华校长亲自上门拜访,如今被人民日报“点名”的95后科学家庞众望,他的一句话戳了大家心窝:“要是咱扛不起这责任,那问题和困难不都留给下一代了? 清华园一个会场里,一个提问让全场安静下来。发问的不是什么资深院士,而是一个95后博士生,他平静地问:“要是咱扛不起这责任,那问题和困难不都留给下一代了?” 在中美科技竞争的风口上,这句话迅速传开,戳中了许多人的心事。他是谁?凭什么是他,在这样的场合发出这句分量极重的话?他口中的“责任”,又到底是什么东西? 这趟责任之旅,得从1999年河北沧州吴桥县的一个贫困家庭说起。一个男孩诞生于世,他名为庞众望,这个名字从一开始便承载着整个家庭的殷切希望。 这本身就是一种责任。他的母亲因先天骨疾高位截肢,常年困在轮椅上;父亲又患有精神分裂症,指望不上。整个家,全靠年迈的爷爷奶奶捡废品维持。 可命运的考验还没完。庞众望7岁那年,查出了先天性心脏病,手术费要4万块。为了拯救儿子,他的母亲坐着轮椅,逐户叩响了乡亲们的家门。 这笔钱,不仅是乡亲们的东拼西凑,更是一个母亲的尊严和全部的爱。钱凑齐了,命保住了,这笔债也刻在了庞众望心里。 病好后,这个本该撒娇的男孩,几乎是一夜之间“成年”了。放学路上,村里人总能看到一个瘦小的身影,在捡瓶子、捡纸壳。 生活的苦并未将他压垮,反而促使他过早地洞悉了一些事理。他在日记里写,“将背影交给苦难,将笑容交给阳光”。这份超乎年龄的清醒与坚韧,化为他日后人生的底色。 他凭着这股劲头,一路拼搏,顺利考入县里首屈一指的吴桥中学,竞赛奖状更是拿到手软。到了2017年高考,他以裸分684分,加上清华“自强计划”的60分,总分744成了沧州理科状元。 那年夏天,时任清华校长邱勇亲自把录取通知书送到他家。这不仅是对一个学生的认可,也是对一种精神的致敬——在泥地里硬是长成了一棵树。 对于庞众望而言,考入清华并非终点,而是开启另一个更为重大的责任抉择的起点。他一头扎进了精密仪器系。外人听着或许陌生,但这恰恰是中国制造业最疼的短板之一。 说白了,所有高端制造和前沿科研,都离不开这些设备。可现实呢?我国高端精密仪器的自给率不到5%,2024年从美国进口的十大类商品里,它就占了7.8%。 用庞众望自己的话说:“科技只有掌握在自己手里才叫科技。”他很清楚,所谓的“卡脖子”,不光是芯片,更是这些决定你能不能上牌桌的精密仪器。 因为看透了这一点,他选了条最难也最关键的路。2020年,母亲病逝,他带着直博的消息回家告慰母亲,转身便投入到更深的科研里。 他主攻“光网络信息感知”,一个与国家重大战略直接相关的领域,很快就崭露头角。 读博期间,他拿出好几篇中科院一区顶刊的SCI论文,申请了三项国家发明专利,其中一项“光通信芯片高精度定位技术”,直接瞄准了产业的要害。这算是他对“责任”二字的初步回答。 不过,庞众望对责任的理解,远不止实验室里的那些事。他把获得的300万科研奖金,一分没留,全都捐了出去。他拿着这笔钱做了三件事: 第一,拿出150万,用母亲的名字设立了“志芹助学金”,资助那些和他当年一样处境艰难的学生。到今天,已经有23个孩子得到资助,19人考上重点大学,其中2个还追随他的脚步进了清华。 第二,捐出50万给心脏病儿童基金会。这是在偿还当年自己欠下的那笔“生命债”。 第三,剩下的100万,他给家乡的小学买了32台电脑,还亲手编写了编程教材,在家乡撒下了科技的种子。 更让人说不出话的是,直到今天,他每周还坚持去清华校门口收废品,卖掉的钱(至今攒了2.3万元)再投进助学金里。这个看似微不足道的举动,是在提醒自己从哪儿来,也比任何豪言壮语都更有力。 当他的行动和他那句“咱不扛谁扛”的提问放在一起时,这句话的分量才真正显现出来。他的身上,有一种老派科学家的影子,像极了当年那些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为国铸剑的前辈们。 从承载一个家庭希望的“众望”,到不负一个时代期望的“众望所归”,庞众望的故事,其实早就超出了一个简单的励志样本。他用自己的成长、选择和行动,回答了那个关于“谁来扛起责任”的时代问题。 这可能也值得我们每个人想一想,我们这一代人,肩上最核心的责任,到底是什么?

0 阅读:150

评论列表

墨隐

墨隐

1
2025-08-05 21:51

这才是寒门贵子。

猜你喜欢

梦里水乡之舟

梦里水乡之舟

感谢关注,期待与您分享更多好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