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被董明珠说中了,海龟不敢招!
芯片行业刚爆出个大新闻,华为的一支核心团队跳槽闹出事了。
他们不是普通离职,而是带着公司的核心机密另起炉灶,自立门户搞芯片,嘴上说是“自主研发”,实则把华为辛苦攒下的技术打包带走,现在法院判了,真相彻底摊开了。
故事要从2021年秋天说起。
那时候,华为海思团队里的射频芯片组一下子走了二十多号人,不是普通员工,是骨干、老兵,甚至技术总监张琨也带头走了。
走就走吧,问题是他们走的时候可不是空手离开。
有的把测试用的板卡直接拎走,有的把代码一页一页手抄到纸上,再拍照,还特地用修图软件把水印抹掉。
最离谱的是,他们还把芯片拆了,用AI描图的方式还原金属走线,一层层复制,听起来是不是像007的剧本?但这事真就发生在现实里。
这帮人前脚刚离开华为,后脚就在上海整出个新公司,名字叫尊湃通讯,口号响亮,说是要做国产射频芯片的新旗手。
一亿注册资本摆在那里,不明真相的人还真以为是哪路技术黑马要起飞了。
可圈内人一看产品细节,瞬间皱眉:功耗参数、芯片指标、甚至寄存器排布,怎么看都像是从华为实验室里“拷”出来的,就连那些工程师才关心的小数点后几位的误差都没差,实在太“巧”了。
后来警方介入调查,发现更多“花活”——张琨指使下属把技术资料拆成128张图片,逐一发到私人邮箱拼图;服务器里的数据也被偷偷转走;团队分工协作,连企业的技术文档外发审批系统都绕过去了。
一句话总结:这是有计划、有组织、有分工地“技术搬家”。
7月底,芯片圈迎来一次硬核“清算”。尊湃通讯被查出大量技术高度雷同于华为,几乎是照搬照抄。
张琨作为主导人物,被判刑、罚款,还被行业封杀五年,公司被当场解散,资金冻结,服务器直接砸毁,一场看似风光的“创业梦”就此崩塌。
有人可能会问,那不就判了嘛,解决了啊?
可对华为来说,伤害早就造成了,别说9亿的研发投入,还有14万小时的试验数据,这些都不是用几张判决书能弥补的。
本来华为在Wi-Fi 7这个标准上是有机会“定规则”的,现在因为这波技术外泄,客户信心下滑,市场地位动摇,每年少挣的钱可能就是上亿美元起步。
而且张琨的投资名单里居然还有某国企背景的基金占股近10%,虽然最后被判定是“财务投资”,但已经把整个行业吓出一身冷汗:现在谁还敢随便投技术型公司?以后尽调估计得连实验室水龙头都查一遍。
很多人想起了董明珠当年在央视说过的一句话:海归技术高管最容易当“内鬼”,当时弹幕里骂声一片,说她偏见、地图炮。
但这事一出,谁还敢说她没道理?在真金白银的诱惑面前,有些人是真的不认情义、不守底线。
华为也不是没设防,文档水印、远程控制、人脸识别、权限审批……每道安全锁他们都装了。
但问题是,二十多个人一起动手,每人搬一点,就能把系统拆光了,一个人偷是“漏洞”,一群人合伙偷,那就是“策反”。
这事也给所有做技术的企业提了个醒,不能只靠人品、信任、制度来管风险,得把安全措施做成骨子里的“反射动作”,就像银行不会因为你穿西装就不查身份证一样。
这年头,谁再组团偷技术,不光是“个人违法”,而是把整个公司拖下水,甚至牵连投资人、客户、产业链一起背锅,法院已经给出了态度:偷,就赔到你破产;抄,就罚到你五年起步。
你说,靠重罚够了吗?还是得让企业们能有更管用的“防偷神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