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时期,年近50的慈禧正在试穿新衣服,忽然听见有人说道:“一个老寡妇,怎么还打扮得这么艳,看着妖里妖气的”。慈禧大怒,刚要发作,转身看见来人,竟抛了一个媚眼,露出讨好的笑。
慈禧这辈子最怕的人不是皇帝也不是洋人,而是个长相显老的寡妇。
这女人整天穿着灰扑扑的衣裳,说话直来直去,偏生慈禧被她管得服服帖帖,故事要从咸丰皇帝咽气那年开始说。
咸丰十一年热河行宫里飘着药味,三十出头的皇帝躺在龙床上只剩一口气。
他给六岁儿子同治安排了八个辅政大臣,名单里独独漏了亲弟弟恭亲王奕䜣。
消息传到北京城,恭亲王气得摔了茶碗,当年道光爷选太子时就偏心,自己文韬武略样样强,偏因是庶出输给咸丰帝。
如今新皇年幼,朝堂又要被外人把持,这口气实在咽不下。
这时候有个穿素色旗袍的年轻寡妇从屏风后转出来,正是刚守寡的慈禧。
她派人给恭亲王递密信,两股势力在承德避暑山庄碰了头,八大臣正忙着给新皇裁龙袍,突然就被御林军捆成了粽子,这场政变史称"辛酉之变",慈禧从此把持朝政四十七年。
论功行赏时慈禧耍了个心眼,把恭亲王七岁的闺女接进宫当养女。
按祖制亲王闺女只能叫格格,慈禧偏要封她当固伦公主,这可是皇后亲闺女才能用的称号。
恭亲王跪在养心殿磕头求了半天,最后折中改成"荣寿公主",小丫头懵懵懂懂换了旗装,从此成了慈禧跟前最得宠的人。
这荣寿公主长得确实不讨喜,老相的脸盘配上瘦高个,乍看像三十多岁的妇人。
可她做事特别稳重,每天天不亮就站在储秀宫外候着,给慈禧梳头捶背样样拿手。
慈禧爱听戏,她就陪着看全本《四郎探母》;慈禧要训斥大臣,她端茶递水帮着消火。日子久了,慈禧真把她当亲闺女疼。
转眼公主十二岁了,该找婆家了,慈禧从满蒙贵族里挑出三个少年,让公主隔着竹帘相看。
要说这选驸马也够儿戏的,公主就看中个白净书生模样的富察志端。
这志端家世显赫,父亲娶的是道光爷的亲闺女,论辈分公主还得管未来公公叫姑父,慈禧大笔一挥,把地安门外的宅子改成公主府,红绸子从朝阳门铺到鼓楼。
新婚日子没过上五年,驸马爷得痨病死了,十七岁的小寡妇换上青布褂子,头上银簪子都不戴一朵。
慈禧看着心疼,又把她接回宫里住,说来也怪,这荣寿公主守寡后越发老气横秋,走路四平八稳,说话一板一眼,连光绪皇帝见了她都打怵。
要说慈禧这辈子就服过两个人,前头是慈安太后,后头就是这养女。
有年江南织造送来匹流光溢彩的云锦,慈禧偷偷让人裁了件袍子,刚穿上身美滋滋转圈呢,外头通报公主来了。老太太慌得扯过件灰鼠皮袄罩在外头,金镯子玉扳指全撸下来塞枕头底下。
果然荣寿进门就皱眉:"您都这把年纪了,穿得花里胡哨像什么话?"慈禧臊得满脸通红,从此再不敢穿艳色衣裳。
戊戌年闹变法那阵子,光绪皇帝被慈禧关在瀛台,李莲英出馊主意,说要乱棍打死皇帝。
荣寿公主正在热河探亲,听说消息连夜赶回紫禁城,跪在储秀宫青砖地上求情:"皇上五岁进宫,没吃过娘亲做的饭,没穿过亲娘缝的衣,您就当可怜可怜这孩子。"
慈禧这才改了主意,把珍妃推进井里泄愤时还专门挑公主不在的日子。
等到光绪和慈禧前后脚咽气,宫里乱得像炸了锅,隆裕皇后只知道哭,太监们偷摸着顺宝贝。
还是荣寿公主雷厉风行,带着人把摄政王载沣堵在王府门口骂:"你们家儿子当皇帝,老子当摄政王,倒让先帝和太后挺尸不管?"
骂得载沣脑门冒汗,赶紧派人操办丧事,后来民国闹革命,多少旗人穷得揭不开锅,都往公主府讨救济。
这老太太把陪嫁的首饰一件件变卖,愣是养活了半条胡同的落魄贵族。
要说慈禧对恭亲王是又用又防,对这养女倒是掏心窝子好。
荣寿公主活得明白,知道怎么在老太后的铁腕下保全皇家体面,她不像别的格格整天涂脂抹粉,也不学珍妃搞那些西洋玩意儿,就守着本分过日子。
紫禁城最后一抹夕阳照在她青布褂子上,倒映出大清朝最后的气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