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新一轮关税谈判刚结束,贝森特回国就上 CNBC 节目,聊了聊谈判细节,他说中方来了七十五人,美方才十五人,人数差距大,感觉美方有点被动。 贝森特对着镜头比划的手势还没落下,华盛顿智库的分析会上就炸开了锅。 有人翻出五年前的谈判照片:那时中美代表团隔着长桌分坐两边,三四十人的队伍旗鼓相当,文件夹摆得整整齐齐。 现在的会场示意图却显示,中方团队把会议桌的三面都坐满了,农业组的文件夹上还贴着玉米种子的标本,半导体组的笔记本电脑屏幕上,芯片电路图一闪而过。 五角大楼的军事观察员突然插了句:"这像不像饱和攻击?用专业密度压垮对方防线。" 纽约时报的记者蹲在谈判酒店门口,拍到过这样一幕:午休时中方团队分批次出来买咖啡,新能源汽车组的工程师正拿着平板电脑讨论电池续航曲线,证监会的官员在旁边接电话,说 "中概股审计底稿的事得加个补充条款"。 而美方那十五个人,挤在走廊尽头的休息室里,有三个人正对着手机查 "转基因玉米的安全认证标准",其中一个还是财政部的资深顾问。 谈判第二天的技术研讨会成了转折点。中方半导体专家拿出的测试数据,精确到了纳米级误差范围,美方代表翻遍资料袋都找不到对应参数,只能频频看表。 农业组那边更热闹,中方技术员当场用试纸检测了美国玉米的转基因成分。 "这个指标超标 0.3%,按中国标准得重新申报" 的结论,让美方农业参赞的钢笔在笔记本上划出长长一道墨迹。 贝森特后来在节目里承认:"他们的专业像细密的网,我们的十五个人根本罩不住。" 证监会官员的出现起初让美方摸不着头脑。直到中方拿出中概股退市风险的统计图表,每页都标注着不同公司的审计差异,他们才反应过来 —— 这是要在关税谈判桌上解决资本市场的问题。 而美方财政部官员的缺席,早在中方的预判里,商务部的随行研究员在备忘录里写:"汇率议题暂时降温,说明他们更急着解决农产品出口。" 352 种免税商品的清单敲定那天,凌晨三点的会议室还亮着灯。 中方纺织业代表正核对童装的安全标准,旁边新能源组已经在草拟充电桩的关税减免细则。 美方的贸易顾问靠在椅背上,看着自己团队成员轮流打盹,突然想起 2018 年谈判时,中方只派了二十人,那时还是美方拿着厚厚一叠清单提要求。 现在中方递过来的补充条款里,连每种汽车零部件的关税适用税率都分了三档,精确得让人喘不过气。 卡特勒在福克斯新闻的评论里敲着桌子:"十五个人应付七个领域,等于让一个医生同时做心脏手术、拔牙和骨科矫正。" 他调出的谈判记录显示,有次美方代表刚在汽车关税条款上松口,转头就被中方农业组抓住玉米检疫标准的漏洞,不得不回头重新协商。 这种 "多线作战" 的节奏,让美方的谈判节奏完全被打乱。 贝森特节目播出的当晚,华尔街的期货交易员发现了个细节: 中方团队里有个年轻科员,总在半导体讨论时给主谈递纸条,纸条上的芯片设计图比美方提供的还详细。 后来才知道,这人是清华微电子专业的博士,曾在美国硅谷工作过三年。 而美方团队里,负责数字经济的代表,同时还要兼顾知识产权议题,电脑里的资料文件夹建了五十多个,却没时间一一细看。 最终公布的协议文本里,有个特别的附件:中方列出的 352 种免税商品中,有 120 种附带了技术参数说明,小到螺丝钉的硬度标准,大到医疗器械的电磁兼容要求。 美方贸易代表办公室的实习生在整理归档时,发现这些参数刚好对应着美国近期对华出口下滑最严重的品类。 谈判结束后,中方团队的大巴车在停车场等了四十分钟才出发 —— 农业组的技术员非要和美方同行交换玉米种子样本,说 "下次谈判咱们直接比对种植数据"。 而美方那十五个人,在酒店门口就开始打电话汇报,有个人对着手机喊:"得加人,至少得加农业和半导体两个专项组,不然下次还得被动。" 这场 "75 对 15" 的博弈,像面棱镜折射出微妙的变化。 中方的文件夹里,专业数据正在取代笼统的原则性表述;美方的备忘录上,越来越多的空白处写着 "需咨询专家"。
中美新一轮关税谈判刚结束,贝森特回国就上CNBC节目,聊了聊谈判细节,他说中
有意义的旅行
2025-08-06 14:36:41
0
阅读:1022
彭学慧forward
点赞中国
陈爱国
如果只想敲诈,空手套白狼,来再人,都没用。谈判,是讲理,不是打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