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5个大学生就有1个心理亮红灯 九张脸,九副黑眼圈,像被生活榨干的电池。 计算机系大二聚会,本该举杯谈梦想,结果话题全是“今晚几点睡”“挂科怎么办”。发际线集体后移,笑声里夹着叹气。 凌晨三点,宿舍灯还亮着。键盘声像雨点,敲的是代码,也是焦虑。奖学金名额有限,绩点小数点后三位都能决定命运。失恋、室友冷战、考试周撞车,所有情绪一起爆炸,排队去心理咨询室成了新日常。 更扎心的是,线上能聊三小时,线下见面只剩尴尬笑。社交肌肉萎缩,连打招呼都像考试。 问题不在孩子,而在系统。课程塞满时间表,成绩挂钩一切,休息成了奢侈品。家长一句“别人都行”把压力再翻倍。 解法其实简单:课表留空,心理课算学分,宿舍熄灯强制执行。把大学还给成长,而不是提前衰老。
大学生当家教原来这么难
【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