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53年,清军辅政王尼堪率大军杀到湖南,对手下笑道:“李定国不过三万残兵,本王

帝王八卦 2025-08-07 11:00:09

1653年,清军辅政王尼堪率大军杀到湖南,对手下笑道:“李定国不过三万残兵,本王亲率八旗精锐,一战可定,何足道哉!” 这场看似实力悬殊的对决,最终以尼堪枭首的震撼结局,成为南明抗清史上辉煌的篇章。 半年前,李定攻破桂林,占领广西大部,定南王孔有德自焚身亡,这是南明军队首次斩杀清朝亲王级别的重臣,消息传到昆明,永历激动得彻夜难眠。 桂林大捷的消息震动清廷,顺治派出皇室宗亲中擅长用兵的尼堪南下平叛。 尼堪是努尔哈赤长子褚英的第三子,曾参与松锦大战、山海关等战役,入关后又追杀李自成、攻灭南明弘光朝廷,战功赫赫,被封为和硕敬谨亲王,与郑亲王济尔哈朗、巽亲王满达海并称 “理政三王”。 临行前,顺治亲自赐酒,命尼堪为定远大将军,率八旗军数万,会同各地清军,总计十万之众,浩浩荡荡杀向湖南。 1653年9月,尼堪大军抵达湖南湘潭。此时李定国已率军北上,收复了衡阳、宝庆等地,正驻军衡阳休整。 清军前锋部队在湘潭遭遇南明小股部队,未经激战便将其击溃,这更让尼堪坚信 “贼军不堪一击”。他拒绝了属下 “稳扎稳打” 的建议,下令全军加速南下。 李定国深知尼堪的厉害,更清楚八旗重甲兵的冲击力绝非普通清军可比。他召集部将商议对策,提出了 “诱敌深入、设伏聚歼” 的战术。 为了让诱敌之计更加逼真,李定国故意让部下在撤退时丢弃部分粮草军械,还 “不经意” 间让清军俘虏了几名 “溃兵”。这些俘虏按照事先编造的供词,向尼堪报告 “李定国军中缺粮,士兵逃亡过半,正准备退回广西”。 尼堪果然深信不疑,他兴奋地对诸将说:“我说贼军不堪一击,果然如此!传令下去,昼夜兼程追击,不可让李定国跑了!” 清军的追击速度大大超出了南明军队的预料。负责诱敌的部队一度被清军咬住,险些陷入重围。李定国得知后亲自率军驰援,在衡州城北的草桥与清军前锋短暂交锋后,“仓皇败退”,这让尼堪彻底放下了戒心。 尼堪亲率先头部队进入衡阳城后,更认定李定国是 “闻风而逃”,当即下令全军扎营,准备次日继续追击。 当晚,衡阳城内寂静无声,而城外的蒸水两岸,李定国的三万大军已悄然进入预设阵地。弓箭手埋伏在芦苇丛中,骑兵隐藏在山林间,炮兵则在对岸高地架设好了红衣大炮。 第二天,尼堪亲率部队出衡阳城,沿着蒸水南岸追击 “溃逃” 的南明军队。清军先锋部队很快发现了南明军队的 “踪迹”,在前方山谷中似乎有旗帜移动。尼堪大喜过望,当即下令冲锋。清军骑兵涌入山谷,却发现所谓的 “明军” 不过是些插着旗帜的稻草人。 山谷两侧突然响起震天的战鼓。李定国的伏兵从四面八方杀出,滚木礌石如雨点般砸下,红衣大炮的轰鸣声震耳欲聋。 清军前锋瞬间陷入混乱,人马践踏,死伤惨重。 清军展开阵型,与南明军队展开激战。李定国见状,亲自率领中军精锐投入战斗。 战斗进行到正午时分,清军的伤亡在不断增加。尼堪感到了恐惧,收拢残部,试图向衡阳方向突围。 但李定国早已预判到尼堪的意图,在通往衡阳的必经之路上设下了最后一道埋伏。当清军冲到蒸水岸边时,早已等候多时的弓箭手射出密集箭雨,清军阵型大乱,尼堪在乱军中被流箭射中左臂。 就在这时,一支骑兵冲杀过来,直扑尼堪所在的中军。尼堪挥舞长刀迎战,被冲杀过来的李定国一枪挑落马下,一个士兵冲过去一刀砍下了他的首级。 失去主帅的清军瞬间崩溃,士兵们四散奔逃,被南明军队追杀数十里。衡州之战以清军惨败告终,不仅主帅尼堪被枭首,八旗精锐死伤万余人,军械粮草损失无数。 消息传到北京,清廷陷入了前所未有的震动。顺治得知尼堪战死的消息后,辍朝三日,素服哀悼。 尼堪之死成为清朝入关以来最严重的军事失利之一。这位被寄予厚望的理政亲王,是清朝战死的级别最高的宗室成员。清廷紧急调整了对南明的战略,由原来的全面进攻改为重点防御,暂时放弃了攻占西南的计划。 衡州之战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南明军民的抗清斗志,孙可望,李定国等人指挥的南明军,控制区域一度扩展到云南、贵州全部,湖南、广西大部及四川、江西部分地区。 李定国因“两撅名王”,声名大增,被称为 “南国小尉迟”,甚至连清廷官员在奏章中也不得不承认 “李定国用兵如神,实为劲敌”。 然而这场辉煌的胜利并没有改变南明最终覆灭的命运。由于南明内部派系斗争激烈,李定国与孙可望产生矛盾,导致抗清力量分裂。孙可望后来投降清朝,出卖了南明的军事机密。

0 阅读:36
帝王八卦

帝王八卦

皇帝们的私生活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