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印度新生,入校第四晚就把中国同学当沙袋,拳头落在胸口,打完机票买好走人;校方一句“等警方”挡了整整二十二天,监控里清清楚楚的单方面殴打,就这样零道歉零处分。 最近一段时间,几起和外国留学生有关的事情,在大家心里压了块石头。 说起来,这些事算不上多复杂,可里头藏着的弯弯绕绕,让人越想越不是滋味。 先说说复旦大学那起打人的事。 7月3号晚上,一名男生好好在路上走着,突然一名印度人对他进行攻击,不仅拳打脚踢,还试图扒掉男生衣服袭胸。 男生没硬碰硬,赶紧找了保安,报了警,还在辅导员陪着下去医院验伤,全程都挺冷静。 可没想到,这施暴的留学生才来中国四天,是学校国际暑期学校的新生。 被打的同学找学校要说法,换来的却是推来推去,让他自己联系警方。 后来同学想录下和校方负责人的通话当证据,对方一听录音提示音,直接就挂了电话,那“嘟嘟”声,像巴掌一样打在人脸上。 按规矩,这种事报警后 48 小时内就得上报省厅和使馆,可学校拖着没办,等打人的人都离境了,追责的路也断了。 江西理工大学的事谈起来也让人牙痒痒。 几个留学生因为在健身房插队被拒,等同学离开时,十几个人围上去拳打脚踢,嘴里还放着狠话。 结果这件事还是被学校压了下去,一直推脱,到最后没有反应。 这些事里,学校的态度最让人看不懂。 明摆着是外国留学生犯了错,可学校要么拖着不处理,要么轻描淡写。 后来才琢磨过味儿来,学校怕的不是学生受伤,是怕国际排名掉一星半点,怕暑期课程没人报要退费,怕合作的外国院校发来质问的邮件。 为了这些,就把自家学生的委屈搁一边了。 更让人不舒服的是山东大学的“学伴”,让人感到尊严都丢尽了。 本来搞个中外学生互相学习的活动挺好,可后来变成一个外国留学生配三个中国学伴,还多半是女生。 申请表上连性格,兴趣,甚至“想结交外国异性友人”都列得清清楚楚。 有人质疑这不太对劲,学校说都是自愿的,可明眼人都能看出,这待遇给得有点过头了。 说到底,这些事都绕不开一个点,有些外国留学生在中国,享受到了不该有的“超国民待遇”。 不是说不能优待外国朋友,毕竟中国是礼仪之邦,客人来了好好招待是应该的。可优待得有个谱,不能没了底线。 对那些为中国做了贡献的外国科学家,咱们尊重,优待,那是应该的,人家配得上。可对那些没做啥贡献,甚至犯了错的,凭啥就得特殊对待? 学生在自己的校园里,却因为对方的国籍,连基本的安全感都没了,这像话吗? 还有那些被打的学生,想在网上说说自己的遭遇,帖子转眼就被删了,热搜也被撤了。连说话的地方都没有,这委屈往哪儿诉? 反观那些施暴的留学生,还有心思合影发朋友圈,笑得轻轻松松,好像啥都没发生过。 真正的国际化,是大家守着同样的规矩,互相尊重,一起进步。 把“国际化”搞成了“外国人特殊化”,那可就跑偏了。 不能为了所谓的排名、合作,就把自家学生的权益扔了,把该有的规矩破了,把民族的尊严丢了。 这底线,就是公平,就是规矩,就是不管来自哪里,犯了错就得受罚。 守住了这个底线,才是真的尊重,既尊重了外国朋友,也尊重了自己,尊重了这个国家的规矩和尊严。
一名印度新生,入校第四晚就把中国同学当沙袋,拳头落在胸口,打完机票买好走人;校方
星球拾光
2025-08-07 11:39:55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