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友人向中国捐赠了618张老照片,全视角揭露淞沪会战日军罪行。 618张老照

蓝贵的过去 2025-08-07 12:16:17

法国友人向中国捐赠了618张老照片,全视角揭露淞沪会战日军罪行。 618张老照片,来自一个异国家庭的私人收藏。几十年没人动它,一直躺在法国的一间阁楼中。直到今年夏天,它们突然出现在上海抗战纪念馆的桌面上。一张张摊开,像时光机一样,把人拉回到一场八十多年前的战火之中。 交接仪式不大,却意义沉重。中国驻法国大使馆办事人员站在现场,看着马库斯·德雷特斯小心翼翼地把照片交出。他不是收藏家,也不是历史学者,只是一个普通法国人。这些照片,是他外祖父留下来的遗物。他并不知道这些影像将掀起什么样的回响,只知道它们不该继续沉睡。 照片上,战火未停,硝烟未散。街头布满瓦砾,断壁残垣间是惊恐的人影。老百姓拎着包袱、扶着老人,在枪声未停的城市间奔逃。有几张照片还留有英文手写标注,标明拍摄地点、事件和日期,简单几个词,却像锤子一样砸在心头。 拍摄者是马库斯的外祖父,罗杰·皮埃尔·劳伦斯。当年是法国驻沪领事馆的随员。既不懂中文,也不懂战争。但他拿起相机,把自己所见的一切拍了下来。没有修饰,没有构图技巧,只是本能地记录。 谁也没想到,这些照片会沉睡近一个世纪才重见天日。 更没人想到,它们会是淞沪会战最直接的第三方视觉证据。 资料部门接手后,做了第一件事——鉴定真伪。照片为明胶银盐黑白相纸,边角氧化严重,但影像保存完整。没有复印痕迹,没有后期修饰。编号、标记、纸质完全符合1930年代至1950年代的法式相片制式。一共618张,每一张都是真实留影。 而这些影像所揭示的,不止是战场惨状,更有日军的所作所为。 不少照片记录的是上海街头遭轰炸后的废墟。还有数十张,是日军在闸北、虹口等地展开地毯式攻击后的现场状况。尸体横陈,房屋倾塌。更触目惊心的,是一些老百姓集中安置场所里留下的面孔——茫然、麻木,眼神空洞。 那场战役,打了三个月,动用了百万级兵力。 上海,是民族工业的命脉,也是国际社会的窗口。战争爆发时,各国记者、侨民、领事都还在场。交战双方在城市中激烈冲突,连租界都不能幸免。这批照片中,有许多是从法国领事馆窗口拍摄,或是在法租界附近街道留下的记录。视角独特,信息完整。 一部分照片甚至拍下了日军推进线路中的小分队行动。他们穿街走巷,手持武器,逐屋清扫。这类照片极少,有些照片的背面被写上“未经授权拍摄”字样,显然当年摄影者也明白自己冒了风险。 对于淞沪会战的研究,这批照片是实打实的“史料炸弹”。 此前的历史资料,多为中方记录、战后回忆、日方战报。而这批照片,是中立国驻地人员亲自拍摄,极具可信度。再加上其数量庞大、时间跨度长、内容细节丰富,补全了不少战事空白段落。 最直接的影响,是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决定将这批影像设立独立展区。展厅已经开始调整灯光、温控与防潮系统。照片将按拍摄时间、地点分类展示。部分珍贵照片还将进行数字化处理,未来将提供高解析度查阅。 马库斯在交接仪式上说得很平静。他说这些照片不是礼物,而是历史债务。他小时候,外祖父从不谈那段经历,只是说“那些事很糟”。他翻出照片,是在一次搬家过程中。他不知道该怎么办,也没人要这些旧物。直到他找到了中方大使馆。 这段历史,如今被拾起,是一次跨国接力。有人见过,却没能发声;有人继承,却选择保留;有人发现,就要让它重见天日。不同国籍,不同命运,但共同面对那一场硝烟。 从照片上看,摄影者的脚步很轻。他站在远处,常常隔着门缝、窗框拍摄。多数影像的光线不均,角度偏斜,说明不是摆拍。镜头记录的是当时的真实感受:混乱、紧张、压抑。拍照不是为了艺术,是为了不忘。 也许连罗杰本人都没想到,这些照片会被后人一张张摊开,摆进展柜,讲述那段曾被火焰吞没的城市记忆。 而对中国来说,这批照片,是一次不可多得的影像补充,是国家记忆的外部证词。 淞沪会战,是抗战的起点之一。那是中国军队第一次组织规模化城市防御战。面对装备精良的日军,中国部队在虹口、闸北寸土不让,付出极大代价。会战虽然最终退守,但士气未跌。这场战役,不只是军事冲突,更是民族决心的象征。 这些照片,定格的不是胜败,而是意志。 在上海的街头巷尾,在瓦砾之间的哭泣,在烟火中奔逃的背影,在租界边躲闪的孩子,都构成了这场战争最真实的表情。而这份真实,正是这批照片最重要的价值。 它们来得太迟,却仍然不晚。 如今,这些照片将被永久安放在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展出之外,它们还将被研究、翻译、解读,成为教材,成为证据,也成为记忆。这一切,不是为了仇恨,而是为了认知。 每一张照片背后,都有一个世界倒塌的瞬间。每一个影像里,都藏着一个国家重新站起来的根基。 而这些,来自一个普通法国人、一个摄影者、一个未曾加入战争的人,他用相机留下了战争的样子。而我们今天,把它当作证词,也当作警钟。 历史从未远去。只要这些影像还在,真相就不会沉没。

0 阅读:20

猜你喜欢

蓝贵的过去

蓝贵的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