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2036年奥运会举办地,有两个国家十分头痛。一个中国,另一个就是印度。中国是不想办,不愿意办,国际奥委会却追着劝;印度是拼了命想办,可现实却处处打脸。 先说中国。2008年北京奥运会办得太漂亮了,鸟巢、水立方成了世界地标,连开幕式的活字印刷术都成了文化符号。 但现在中国对办奥运的热情,就像退烧一样,哪怕国际奥委会五年内三次上门游说,都被咱婉拒了。 为啥?道理很简单:办奥运太烧钱,而且后遗症太多。 2008年北京奥运会虽然账面盈利1.3亿,但后续场馆维护,每年都得砸进去不少钱。 更关键的是,现在中国有更重要的事要做:产业升级、科技突破、民生改善,哪一项不比办奥运更实在? 国际奥委会主席考文垂,计划在今年11月再来中国,表面上看全运会,实际上就是来“推销”奥运主办权的。 但中国心里明白,奥运会早不是当年那个“香饽饽”了。蒙特利尔奥运会让当地老百姓还了30年债,雅典奥运会后90%的场馆成了废墟,里约和东京更是亏得底裤都不剩。 中国已经用2008年的成功证明了自己,没必要再为国际奥委会的面子买单。 更何况,现在的奥运会被政治化、商业化折腾得变了味。中国运动员被频繁针对兴奋剂检测,美国选手却能靠“误食”蒙混过关,这种双标游戏,咱不奉陪。 再看印度,则是截然不同的“头疼”。 莫迪政府铆足了劲,想申办2036年奥运会,口号喊得震天响:“让印度成为体育强国!”可现实却像一盆冷水。 印度历史上三次申奥都被拒,最近一次直接被国际奥委会怼:“先把自己的事理顺再说”。 为啥?看看2010年英联邦运动会就知道了:开幕式前四个月,19个场馆13个没完工,运动员村污水横流,床单上都是狗爪子印,连英国女王都懒得去。 就这组织能力,谁敢把奥运会交给他们? 更要命的是,印度的基础设施烂到家了。全国符合奥运标准的游泳场馆不到10个,基层教练月薪才2000块人民币,孩子想练跳水都找不到像样的跳台。 艾哈迈达巴德虽说要建奥运园区,可高铁盾构机在海关卡了两年,地铁覆盖率不足20%,空气质量常年爆表。就这条件,国际奥委会能放心? 最尴尬的是,印度民众对申奥的态度两极分化:62%的人支持,但78%的人担心政府会削减教育和医疗预算。 毕竟,印度财政部每年给整个体育口的拨款,还不到3亿美元,办奥运会的钱从哪儿来?难不成真要把全国广告牌都租出去? 其实,中国和印度的“奥运困境”,折射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国家战略。 中国看透了奥运会的本质,它只是一个舞台,不是发展的目的。与其花几千亿建场馆,不如把钱投到芯片、新能源这些“卡脖子”领域。 而印度呢,把奥运会当成了“大国入场券”,却忘了真正的大国底气,是建立在扎实的基础设施和民生保障上的。 当前国际奥委会也挺头疼:一方面想抱住中国这个“金主”,另一方面又不敢得罪印度这个“潜力股”。 但无论怎么选,2036年奥运会注定是一场考验,而这场考验的结果,或许比奥运会本身更能说明问题:真正的强国,从来不需要靠一场运动会来证明自己。 参考资料:新华网
对2036年奥运会举办地,有两个国家十分头痛。一个中国,另一个就是印度。中国是不
盖说社会
2025-08-07 14:24:27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