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终于撕下面具,扯起美国大旗,朝中国背后捅了第一刀。7月越南突然宣布:对中国特定钢铁产品加征27%反倾销税,期限五年。而就在几天前,越美刚刚签署深化经贸合作协议。这一前脚签字、后脚加税的“背刺”,不只是经济动作,更是一记政治投名状。 2025年7月,越南工贸部宣布对中国热轧钢卷征收高达27.83%的反倾销税,期限五年,消息震动中越贸易圈。仅仅几天前,越南与美国签署深化经贸合作协议,承诺加强对“中国转口贸易”的监管。如此前恭后倨的举动,宛如一出精心策划的戏剧,揭开了越南在中美博弈中的真实面目。 这不仅是一场关税风波,更是大国角力下区域格局的微妙转向,越南的选择究竟是主动站队,还是迫于压力?答案或许藏在贸易数据与地缘棋局的交错之中。 2025年的亚洲,地缘政治与贸易争端交织,宛如一盘棋局,牵一发而动全身。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钢材出口国,2024年上半年向越南出口637.2万吨钢材,占其出口总量的11.9%,热轧卷板等产品成为越南制造业的支柱。越南的经济高度依赖中国供应链,其80%的电子零部件、60%的塑料原料和大部分钢铁均依赖中国进口。 与此同时,美国正值大选年,特朗普政府重拾保护主义,力推制造业回流,试图通过“印太战略”重塑区域贸易格局。越南作为东盟的关键一员,凭借地理优势和灵活的外交策略,长期在中美之间游走,试图通过“竹子外交”获取最大利益。 2024年,中国与越南签署45项合作协议,涉及铁路建设和智慧口岸项目,深化了双边经贸联系。然而,美国的压力从未缺席,其要求越南加强对“中国制造”商品的监管,防止规避美国40%的惩罚性关税。 越南的举动并非突如其来。2024年7月,越南工贸部应和发钢铁容橘公司与台塑河静钢铁公司的请求,启动了对中国热轧钢卷的反倾销调查。调查聚焦于中国钢材的价格优势,指责其通过低价倾销挤压越南本土企业市场份额。 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对越南的热轧卷板出口量达922.4万吨,占对越钢材出口的72.4%。越南本土钢厂,如和发钢铁,2024年市场份额缩水近15%,生产线利用率持续下降。 然而,调查结论却充满争议,中国钢材的低价更多源于规模经济和技术效率,而非刻意倾销。越南的指控更像是为加税寻找理由,而非基于确凿证据。 7月2日,越美签署的经贸协议成为导火索。美国对越南商品征收20%关税,低于最初威胁的46%,但要求越南对美国商品实行零关税,并建立“中国转口监测系统”,确保商品本地增值率达30%以上。这一协议让越南在经济上向美国倾斜,同时保留了与中国合作的灵活性。 然而,仅仅五天后,越南工贸部宣布对中国热轧钢卷征收23.1%至27.83%的反倾销税,自7月6日起生效。这一连串动作时间紧凑,节奏之快令人咋舌。 越南的决定不仅针对中国钢企,如宝钢、鞍钢、首钢等,还波及数十家关联贸易公司。税率分三档,最高达27.83%,直接推高了中国钢材的出口成本。 越南的关税政策背后,是美国“印太战略”的影子。 2025年,美国加大对东盟国家的拉拢,试图通过贸易壁垒和区域合作削弱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主导地位。越南的反倾销税被视为对美国的回应,旨在证明其在中美博弈中的站位。 华盛顿的智库分析认为,越南的举动与印度的边境动作形成呼应,构成了“印太小北约”的雏形。 印度近期计划对中越钢铁进口征收12%至30%的关税,进一步挤压中国钢材的市场空间。这些动作看似各自为政,实则指向同一目标——限制中国出口,压缩其区域影响力。 越南的决定在国内引发分歧。部分媒体赞扬政府的强硬态度,认为此举保护了本土钢铁产业。和发钢铁和台塑河静等企业公开表示支持,称反倾销税将为本土钢厂争取喘息空间。 然而,越南制造业的命脉仍在中国手中。其80%的钢铁原料依赖进口,一旦中国反制,越南的电子、家电和建筑行业将面临成本激增和供应链中断的风险。 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对越南的热轧卷板出口量已因临时反倾销税下降43.6%,至230.7万吨。越南的中小钢厂订单减少,部分企业已开始裁员,工业园区的生产线面临停摆压力。 中国商务部对越南的举动表示高度关注,保留采取反制措施的权利。可能的手段包括限制原材料出口、提高设备关税或收紧投资审批。2024年,中国对越南的直接投资达26亿美元,涉及港口、铁路和能源项目。一旦中国收紧投资或减少原材料供应,越南的制造业将遭受重创。 此外,中国钢企开始加速布局印尼和泰国等东盟国家,通过产能转移规避贸易壁垒。2025年上半年,中国在印尼的钢厂投资增长12%,在泰国的钢材出口量增加8%,显示出供应链多元化的趋势。
特朗普确认,因中俄存在石油贸易,将对华征收额外关税。俄媒:当地时间8月6日,美
【93评论】【6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