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感到非常的郁闷!8月6日,华尔街日报刊文声称,特朗普转向和解,迎来的不是对等

兰亭说事 2025-08-07 16:17:39

美国感到非常的郁闷!8月6日,华尔街日报刊文声称,特朗普转向和解,迎来的不是对等的回应,而是来自中国领导层的强力反击。美媒声称,在北京自认为手握王牌的情况下,华盛顿的反对意见恐怕只会沦为背景噪音。这是令人沮丧的现实,这是美国数十年来不作为的结果。 最近《华尔街日报》的文章说美国现在特别郁闷,觉得特朗普转向和解没换来中国的对等回应,反而被中国强硬反击。这种情绪背后其实藏着美国几十年积累下来的焦虑和无奈。 先说说美国为啥郁闷。特朗普政府今年 4 月搞了个 “对等关税”,对中国商品加征高额关税,结果中国立刻反制,把对美关税从 34% 提到 84%,后来又加到 125%。这一来一往,美国企业叫苦连天,通用汽车第二季度因为关税损失了 11 亿美元,老百姓买东西也更贵了。 耶鲁大学研究显示,美国现在的平均关税税率已经是 1934 年以来最高,每个家庭每年得多花 2400 美元,失业率还可能上升 0.7 个百分点。更打脸的是,5 月中美在日内瓦谈判,美国被迫取消了 91% 的加征关税,中国只降了 10%。美国本来想靠关税逼中国让步,结果自己先扛不住了,这种挫败感让美媒觉得 “华盛顿的反对意见成了背景噪音”。 那中国为啥这么强硬呢?首先是手里有王牌。经济上,中国在半导体、新能源这些关键领域已经今非昔比。2025 年第二季度全球半导体销售额增长近 20%,中国市场贡献很大,AI、云计算这些领域的需求直接拉动了增长。 新能源方面,中国上半年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 2.68 亿千瓦,风电和太阳能装机量翻了一番,在全球供应链里占绝对主导地位。美国想通过关税打压中国科技产业,结果中国企业反而加速自主创新,像宁德时代、远景动力这些公司,就算美国限制,也能通过全球布局找到新市场。 再说国际地位。中国在联合国改革里积极推动多边主义,支持增加发展中国家的话语权,还通过 “一带一路” 和金砖国家扩员扩大影响力。相比之下,美国搞 “小圈子”,逼着盟友选边站,结果欧盟、东盟这些伙伴都在悄悄疏远它。 美国皮尤研究中心调查显示,越来越多国家觉得美国民主 “不值得效仿”,连传统盟友都对它的可靠性产生怀疑。这种情况下,中国在国际上说话自然更有分量。 至于特朗普转向缓和,这其实是表象。他的政策反复无常,本质上是为了国内政治算计。比如他突然宣布发行 “特朗普币”,还把比特币称为 “数字黄金”,表面上是拥抱新技术,实际上是想通过加密货币筹款,巩固自己的政治基本盘。 在关税问题上,他虽然暂时让步,但心里还是想着 “美国优先”。联邦法院多次阻止他的关税政策生效,说明他的政策缺乏连贯性,只是为了短期选票。 更关键的是,美国在台湾问题上小动作不断,去年 12 月连续两次对台军售,总额超过 6 亿美元,还推动 “美台贸易倡议”,这说明美国根本没放弃 “以台制华” 的战略,缓和只是烟雾弹。 美国的郁闷其实是几十年来不作为的结果。冷战结束后,美国以为自己能永远主导世界,结果在产业空心化、债务危机、政治极化这些问题上越陷越深。 中国抓住全球化机遇,扎扎实实搞建设,从制造业到高科技,从国内市场到国际话语权,一步一个脚印。现在美国发现,它那套 “关税大棒” 和 “意识形态输出” 不好使了,而中国既有经济实力,又有战略定力,根本不吃这一套。 这种落差让美媒发出 “背景噪音” 的哀叹,但这恰恰说明,世界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美国得学会适应,而不是抱怨。

0 阅读:0
兰亭说事

兰亭说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