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奶”当天的“后台开关”:小商家的艰难抉择 8月7日清晨7点,杭州拱墅区“蜜雪冰城”加盟店的后厨蒸汽缭绕,店员正手脚不停地煮珍珠、冲奶茶,前台的手机却每隔5分钟就弹出一条饿了么业务员的消息:“确认一下,美团后台关了吗?” 收银台后,老板张哥盯着电脑屏幕里的美团后台界面,“今日订单”一栏显示着刺眼的“0”——不是没订单,是他凌晨时分咬着牙关掉的。“昨天晚上,饿了么的人打了三个电话,说‘秋奶’(立秋)当天必须独家做他们家,否则‘以后的流量卡、满减补贴都别想了’。”张哥揉了揉发红的眼睛,手指划过手机里的聊天记录,最后一条是业务员的“提醒”:“要是开着美团,今天的单我们可不给补。” 张哥给记者算了笔明账:这家社区店平时美团订单占比35%,昨天晚上美团后台的预订单就有120单,按照“秋奶”当天订单量是平时3倍的惯例,若开着美团,至少能接300单,每单利润约3元,能赚900元;而饿了么给出的“补偿方案”是每单补2.5元,就算当天在饿了么卖满500单(平时的2倍),补贴也才1250元,但美团的300单利润损失是900元,相当于“用补贴填了美团的坑,只多赚350元”。更关键的是,“要是关了美团,老客户找不到店,以后的生意怎么办?”张哥翻出手机里的老客户群,有人已经发消息问:“今天美团上怎么没你们家了?” 让张哥更寒心的,是平台“说一套做一套”的态度。就在8月1日,饿了么还和美团、淘宝等平台一起发布《关于规范促销行为的联合声明》,明确承诺“坚决抵制恶性竞争,尊重商家自主选择权”。但仅仅6天后,这份声明就成了“纸上的承诺”——业务员的口头要求、“关后台”的强制指令,像一把尺子,量出了“声明”与“行动”之间的距离。“昨天我还跟员工说,‘平台都承诺不搞二选一了,咱们今天好好做单’,结果晚上就被打了脸。”张哥苦笑着摇头。 事实上,“秋奶”作为“秋天的第一杯奶茶”的简称,原本是消费者对“温暖消费”的期待,也是奶茶店一年中最热闹的日子。但在平台的“流量争夺赛”里,它变成了“强制站队”的战场。行业分析师王女士指出:“‘秋奶’的订单量是平时的3-5倍,平台想抓住这个机会扩大份额,可以理解,但用‘二选一’这种恶性手段,只会让商家失去信任。”王女士说,真正的竞争应该是“拼配送时效”“拼优惠力度”“拼商家服务”,而不是“绑住商家的手”。 中午12点,张哥盯着手机里的美团消息——有17个老客户发来了“店铺怎么关了”的询问。他咬了咬牙,伸手点开了美团后台的“开启店铺”按钮。“就算今天少赚点,也不能让老客户找不到我。”张哥说,“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应该是客户愿意选我,而不是我被强迫选平台。”此时,店门口的外卖骑手刚好赶到,接过店员递来的奶茶,笑着说:“今天的单好多,都是‘秋天的第一杯’。”张哥望着骑手远去的背影,轻声说:“希望明年的‘秋奶’,没有‘关后台’的要求,只有‘多卖几单’的开心。”
“秋奶”当天的“后台开关”:小商家的艰难抉择 8月7日清晨7点,杭州拱墅区“蜜雪
天下无敌第一大摔
2025-08-07 16:18:18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