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程也有技术高低之分吗至境L7
在当下舆论中,技术流派普遍认为增程技术不如插混技术,这是有一定历史背景的。现有的几家增程方案车企,在发动机、传动系统以及三电领域的积累,远不如那些传统车企在插混技术上的经验,因此与传统车企的插混技术比拼,往往处于劣势。此外,由于设计理念的不同,很多增程技术方案都采取了“大电池、大电机、小发动机”的模式,通过满电时的性能参数来掩盖亏电状态下的性能下降。这样,亏电后的性能衰退、油耗异常、NVH恶化以及电池寿命下降等问题成为消费者关注的痛点,常常遭到汽车发烧友的挑战。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增程技术没有用武之地。随着一些传统车企,尤其是在底层技术上有深厚积累的车企开始推广增程方案,情况有了改变。最近,我参加了上汽通用别克“真龙”增程系统的技术介绍会,我认为这是一套很厉害的增程方案,有意思!
大家对增程技术最直观的痛点是什么?“满电一条龙,亏电一条虫”
我对此深有感触,目前市面上主流的增程车型,无一例外,宣传的都是满电状态下的性能数据,比如0-100加速成绩。可一旦亏电,车辆的加速性能就明显下降,0-100加速时间比满电时慢0.5到3秒,这其实暴露了技术上的“猫腻”。为了保持加速性能,电池的放电能力至关重要。当电池电量充足时,电池能够充分释放电能,保障加速性能。但一旦亏电,电池的SOC(荷电状态)降低,放电能力也随之减弱,导致电机性能受到影响。有些增程车型采取了“取巧”的方式,一旦打开弹射模式或急加速,增程发动机立马工作,通过发动机发电+电池放电来补充电机功率需求,这种情况下,行驶质感真心不行,发动机全功率工作使腿脚抖得像帕金森,被吐槽在情理之中。
而别克“真龙”增程系统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它的电机252kW,电机性能够强,但这不是重点,搭载的奥特能2.0增混专用高性能电池在满电状态下支持 315kW/9C 倍率的放电能力,亏电状态下也持续提供 260kW/7.8C 倍率的放电,只依靠电池就覆盖驱动电机功率需求,这是行业罕见的。而且增程发动机匹配了1.5T 115kW功率,对应发电机峰值功率有100kW,也就是在极端情况下,给电机的瞬时供电能力可以达到100kW+260kW,设计冗余远远高于电机峰值功率。所以搭载“真龙”增程系统的别克至境L7满电0-100 5.9s,亏电0-100 5.98s,满电80-120km/h加速3.8s,亏电80-120km/h加速3.9s,几乎没有性能衰退。有人觉得这个没用,可这才是增程方案可靠的底气,你想,高原爬山一路爬坡必然亏电,电机性能再强,供电跟不上都是扯犊子,别的燃油车甚至插混车只能蜗牛爬,别克至境L7可以以90km/h持续攀爬7.2%的坡度,20min爬升2000m,高下立判。
第二个痛点是什么?电池衰减
很多人误认为增程和插混车型可以依靠燃油来驱动,所以电池的要求并不高,反正能够用就行。但实际上,相较于纯电动车型,增程和插混车的电池衰减速度更快,也对电池的性能要求更高。从用车成本的角度来看,增程车和插混车由于电池容量较小,纯电续航仅为纯电车的一半左右,因此它们在相同使用里程下,电池的衰减速度要高于纯电车。根据中汽试炼场对新能源汽车健康度的检测数据显示,4年后的增程车型电池衰减幅度比纯电车型高出近14%,整体衰减率达到了25%。而增程车尤其依赖电池的充放电能力,因此电池衰减问题尤为突出,难怪增程技术的口碑一直不好。
然而,别克“真龙”增程系统在这一点上做得非常出色。首先,它采用了容量高达40.2kWh的大电池,使得别克至境L7的纯电续航达到了302km,不出意外这是同级别车型中顶尖实力了。日常通勤一周的用车需求,仅靠一次充电即可覆盖。而且,该电池采用了奥特能2.0技术,寿命超过3700次全充全放循环,即使只用电,电池也能保证3700周(大约70年)的使用寿命。更重要的是,电池的报废标准是健康度降至80%,也就是说,即使是纯电使用10年,电池衰减几乎不存在。同时,别克至境L7还搭载了近60L油箱,综合续航可达1400+km,长途行驶偶尔用用油,电池根本不会出问题。
至于别克逍遥架构下“真龙”增程系统如何做到这些呢? 若要详细探讨,恐怕几百字难以说明。我只能说,它的顶层设计有追求,拥有几十年增程技术,愿意投入成本和精力解决这些问题,所以做到了。增程也有技术高低之分吗?显然有的,别克“真龙”增程系统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