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到底多无耻?他指着洛水起誓,不伤曹家一人,洛水在古代,跟黄河一样神圣。伏羲画八卦、刘秀宽恕仇人,都选在洛水边发誓,向来一诺千金。曹爽兵权一交,司马懿立刻翻脸,曹爽全家、三族,被杀得干干净净。 正始十年(249年)的正月,洛阳城笼罩在冬末的肃杀中。大将军曹爽,带着皇帝曹芳和一众心腹,浩浩荡荡离开京城,前往高平陵祭拜先帝曹叡。车驾出城时,旌旗蔽日,甲胄鲜明,曹爽志得意满,全然不知一张巨网已悄然收紧。 就在皇帝车驾远离洛阳城的当口,蛰伏已久的太傅司马懿突然出手。他像一头假寐多年、骤然扑食的苍狼,联合朝中蒋济、高柔、王观等对曹爽专权早已不满的重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控制了洛阳城。 屯驻城外的军营被接管,武库被占领,城门紧闭。司马懿上奏郭太后(曹叡皇后),历数曹爽兄弟“背弃顾命,败乱国典,内则僭拟,外专威权”等罪状,请求罢黜曹爽兄弟官职。太后诏书随即颁下。 消息传到高平陵,曹爽如遭雷击。他手握皇帝和兵符,本可号令天下兵马勤王,但巨大的恐惧瞬间攫住了他。司马懿的狠辣手段他早有耳闻,此刻洛阳已失,家眷尽在城中为人质,他投鼠忌器,方寸大乱。 司马懿深知曹爽的优柔寡断。他派出了说客——侍中许允和尚书陈泰,前往曹爽大营劝降。两人巧舌如簧,反复强调司马懿只想解除曹爽兵权,保全其富贵。 接着,司马懿又派出了曹爽最信任的殿中校尉尹大目。尹大目跪在曹爽面前,指洛水为誓:“太傅指洛水发誓,只要大将军交出兵权,归府反省,必保大将军爵位富贵,绝不加害!若有违誓,神明殛之!” 尹大目言辞恳切,声泪俱下。 洛水!这个地名像一道闪电劈入曹爽脑中。洛水,在华夏文明中有着神圣的地位。传说伏羲氏在洛水之滨得河图洛书,画八卦而定天下;光武帝刘秀在洛阳登基后,为示宽仁,曾在洛水边立誓赦免敌对势力,终成“光武中兴”。 洛水之誓,在古人心中,重逾千斤,代表着不容亵渎的诚信与天命。 曹爽的犹豫动摇了。他看向身边的智囊桓范。桓范曾为曹爽心腹,深知司马懿为人,力劝曹爽挟天子移驾许昌,号召四方兵马勤王。 桓范厉声道:“大将军!万不可信!今日之势,欲求活命乎?司马懿豺狼之心,岂会容你!” 然而曹爽看着尹大目信誓旦旦的脸,想着洛水神圣的誓言,想着城中被扣为人质的妻儿老小,长叹一声,掷刀于地:“罢了!太傅既指洛水为誓,我…我交出兵权便是!只求不失作富家翁!” 曹爽兄弟束手投降,交出兵权印信,随皇帝车驾返回洛阳。刚入府邸,司马懿便派兵将曹爽府邸团团围住,名为“保护”,实为软禁。曹爽心中渐生不祥,派人试探性地向司马懿索要食物。司马懿竟真的派人送来米粮肉食。曹爽见状,心中稍安,以为司马懿尚念旧情。 然而,这只是司马懿麻痹对手的缓兵之计。他正紧锣密鼓地罗织罪名。很快,宦官张当在严刑拷打之下“供认”曹爽曾与其密谋造反。以此为突破口,司马懿穷追猛打,指控曹爽兄弟及其党羽何晏、邓飏、丁谧、毕轨、李胜、桓范等人“阴谋反逆”。 正月末,洛阳城阴云密布。司马懿撕下了所有伪装。他不再提洛水之誓,冷酷地下达了处决令。曹爽、曹羲、曹训兄弟三人及其亲信何晏、邓飏、丁谧、毕轨、李胜等,被押赴刑场,公开处斩。屠刀落下,血染长街。 但这仅仅是开始。司马懿深谙斩草除根之道。他下令,将曹爽、曹羲、曹训三兄弟的家族,无论男女老幼,悉数逮捕。依据残酷的“夷三族”之刑(父族、母族、妻族),一场针对曹氏血脉的清洗席卷洛阳。 襁褓中的婴儿,白发苍苍的老妪,待字闺中的少女…凡与曹爽兄弟有血缘、姻亲关系者,皆在诛杀之列。刑场上哀嚎震天,昔日煊赫的曹爽一门,连同其党羽家族,数千口人命,在短短数日内被屠戮殆尽,血流成河。史载“诛曹爽之际,支党皆夷及三族,男女无少长,姑姊妹女子之适人者皆杀之”。 尤为讽刺的是,司马懿的亲弟弟司马孚,在事变之初曾站在司马懿一边,但面对如此惨烈的屠杀,尤其是曹氏宗亲妇孺亦不能免,他心中不忍,曾试图劝阻兄长,为曹爽求情,但被司马懿断然拒绝。司马孚只能眼睁睁看着惨剧发生。 这场发生在正始十年正月的血腥政变,史称“高平陵之变”。司马懿以洛水神圣的誓言为饵,诱使曹爽放弃抵抗,自投罗网。待权力稳固,便毫不犹豫地背弃誓言,以最残酷的方式将政敌及其家族连根拔起。其手段之狠辣,谋划之缜密,翻脸之无情,令人胆寒。 洛水,这条承载着上古圣王诚信与光武帝仁德记忆的河流,见证了华夏文明中关于信义最庄严的承诺,却也在此刻,被司马懿的权谋与鲜血彻底玷污。 他指洛水为誓,不过是一场精心设计的骗局。洛水之誓的神圣光环,在司马懿手中,彻底沦为政治欺诈的工具。自司马懿始,洛水之誓便蒙上了洗刷不掉的污名,成为后世权谋家背信弃义的代名词。而曹魏的江山,也在司马氏父子步步紧逼的权柄攫取中,不可避免地走向了易姓更迭的终点。
公元231年秋,当“车骑将军张郃于木门道中伏阵亡”的消息传到魏都后,皇帝曹睿大惊
【2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