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几名美国中情局探员突然出现在一位中国老人的家门口,出示证件后,直接对老人说道:“保证提供永久居留权和高薪科学家待遇。” “这东西确实难,但如果不难,就不是好密码!”1989年深秋,美国路易斯安那大学的讲堂里,曾肯成对着一众美国同行,说出了他对“密码”的态度。 黑板上是他刚刚推导出的公式,精准戳破了美国最新商用加密标准的命门,这个被美国军方吹嘘为“坚不可摧”的密码系统,在他眼中也不过如此。 可是曾肯成万万没想到,这场看似普通的学术交流会,会把他卷入一场漫长的归国拉锯战,更让所有人感到震撼的是,曾肯成的爱国信念远比他的“密码”更动人。 1927年,曾肯成出生在湖南涟源一个农民家庭,泥土里刨食的父母没读过书,却总说“读书能让脊梁骨挺起来”。 19岁那年,曾肯成成为了清华大学里最刻苦的学生,他对数学几乎达到了痴迷的程度,曾肯成解释说:“数字最诚实,对就是对,错就是错,不像人心那么复杂。” 新中国成立后,正是祖国百废待兴、急需人才的时候,那时的密码学在中国还是一片空白,曾肯成主动请缨,带着几本从苏联带回的译著钻进了实验室。 1958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建校时,他编写的《微积分》讲义被学生们传抄得卷了边,扉页上那句“为祖国算好每一个数”成了无数学子的座右铭。 然而,当时的政治局势并不算稳定,在特殊的历史时期,为了能继续科研事业,曾肯成被迫前往苏联。 有人劝他:“留下吧,至少能躲过那场风暴。”但曾肯成还是选择回国,尽管他知道等待自己的是批斗和苦难,但他更清楚,祖国需要自己。 回国后,他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任教,然而苦难还远没有结束,曾肯成的女儿得了红斑狼疮,这让他不得不四处奔波、筹钱治病,即便如此,他也从未向国家提出特殊要求。 1989年,冷战的阴云还未散尽,美国正靠着技术优势在全球科技竞争中领跑,尤其在密码学领域。 同年1月,曾肯成受邀参加密码学年会,却因破解了美国密码引起了情报机构的高度关注。 于是,便有了美国长达两年的无端扣留,期间美方频繁接触曾肯成,不惜开出高额年薪诱使他为美国效力,甚至以他女儿的病来要挟。 这一次,曾肯成也毫不犹豫的做出了与之前相同的选择,有人曾提出质疑:“难道你自己的女儿就一点也不重要吗?” 信息来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档案文博院|曾肯成:国家秘密的守护者 《中国科学报》2019年曾肯成百年诞辰纪念报道 文|墨海 编辑|史叔
1989年,几名美国中情局探员突然出现在一位中国老人的家门口,出示证件后,直接对
剑指天涯笑江湖
2025-08-07 23:01:12
0
阅读: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