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九龄劝李隆基不要重用李林甫,李隆基不听,劝李隆基杀安禄山,也不听。李隆基逃到四

海边观潮客 2025-08-08 01:02:18

张九龄劝李隆基不要重用李林甫,李隆基不听,劝李隆基杀安禄山,也不听。李隆基逃到四川之后,才后悔,于是派人去韶关祭奠张九龄。张九龄之后大唐再无贤相!开元盛世最后的贤相,他的离场也意味着开元盛世的落幕。 蜀道上的雨下得黏黏糊糊,李隆基坐在摇晃的銮驾里,看着车窗外掠过的悬崖峭壁,忽然想起张九龄当年递上的奏折。那字迹遒劲有力,每一笔都像在敲他的脑门——“禄山狼子野心,面有反相,不杀必为后患”。那会儿他正搂着杨贵妃赏牡丹,随手就把奏折扔在了一边。 现在可好,淋着冷雨颠沛流离,长安城烧了,杨贵妃死了,那个曾被他夸成“忠厚老实”的安禄山正磨刀霍霍!肠子都悔青了吧?派个人去韶关祭奠老张有什么用?烧的纸钱够买当年那份清醒吗?晚了啊!老张棺材板都朽了,你的盛世也跟窗外泥巴一样被马蹄踩得稀烂。 这事儿越想越讽刺:当年李隆基多威风,开元天子啊,晚年却糊涂得像被灌了迷魂汤!张九龄苦口婆心说李林甫是奸臣坯子,他当耳边风;指着安禄山鼻子骂这人是定时炸弹,他偏说人家憨厚可爱。结果呢?李林甫祸乱朝纲二十年,安禄山直接掀翻了大唐房顶!什么毛病?权力顶峰的耳朵只听得进谄媚马屁,逆耳忠言全成扎心刺,非得把船撞沉了才想起提醒你冰山位置的船员是好样的! 扯开说深点:李隆基这份“事后诸葛亮”的忏悔,压根儿不是真觉悟,是狼狈逃亡路上的自我安慰剂。他怀念张九龄?不如说恐惧自己成了昏君代名词。帝王这物种,成功时觉得全靠自己英明神武,搞砸了才想起当初那个敢拦他路的硬骨头。更寒心的是,张九龄死后再无贤相——不是贤人都死绝了,是朝廷这口大缸早被权力的毒素腌透,正直的苗子根本冒不出头!这种土壤只长李林甫式的藤蔓,攀附着皇帝老儿的愚昧,把帝国勒到窒息。盛世落幕?不是结局,是必然!根子烂了,楼塌了怪当年最后一个喊“地基裂了”的人死得早?荒唐!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2
海边观潮客

海边观潮客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