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秋天,一个高鼻子,蓝眼睛的洋人,敲开了周总理办公室的大门。没想到他的第

历史奇话站 2025-08-08 09:37:28

1949年秋天,一个高鼻子,蓝眼睛的洋人,敲开了周总理办公室的大门。没想到他的第一句话就是:“周,你十年前答应过我的事,还算数吗?” 这个外国人早在多年前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但是他一直有个“过分”的要求,就是想要加入中国国籍。周总理表示,对他愿意加入中国国籍的想法表示欢迎,但是还是要等新中国成立后,那时候一定一定批准他第一个加入中国国籍。 这个非要加入中国国籍的外国人叫马海德。 1910年,马海德出生于美国纽约州布法罗市,父亲是钢铁工人,由于家里孩子多,父亲的工资根本不够养活一家人的,即便如此,父母还是节衣缩食让马海德读书。 马海德八岁那年,全球暴发了流行性感冒,造成数千万人死亡。马海德的家人也感染了,当时没钱买药,多亏一位善良的老大夫给他们免费看病发药,一家人才渡过难关。 从那时起,马海德就立志一定要当个医生,救死扶伤。 17岁那年,马海德以优秀的成绩进入北卡罗来纳大学读医学预科,之后他又去了贝鲁特美国大学。 1931年,马海德和两个同学到日内瓦大学医学院继续深造。时期期间,马海德认识了一个中国人,从那之后,他对中国非常向往。 1933年,马海德毕业后,本来打算和同学先周游世界,但是他从报纸上中国正流行某种热带皮肤病,于是他和同学决定找到中国。 这年秋天,马海德和同学来到上海开诊所,想为穷人看病,但是穷人根本不敢到外国人来的诊所看病,一时间诊所门口门可罗雀。 为此,马海德的同学坚持不下去了,他们离开了上海,但是马海德依然在坚守。 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马海德认识了宋庆龄,从此开始了他的革命工作。期间,他一边学习马克思主义著作,一边将自己工作的诊所当成联络站。马海德通过传递信件和资料、购买西药,为我党的地下组织做了很多事。 1936年,马海德在宋庆龄的推荐下,和记者斯诺一起来到了延安采访。在延安,马海德受到了西征红军的欢迎。 这些日子,马海德在给别人看病的同时,也跟着斯诺采访,听红军将领和战士讲长征的故事,讲革命的故事。马海德听了之后,心潮澎湃。 采访期限到了之后,马海德执意要留下来参加红军,有人劝他延安的条件太艰苦,马海德却说:“这里的人既然受得了,我就受得了。我想,最重要的是,他们需要医生,我的事业应该在这里。” 马海德留下后,大部分时间都在给人看病疗伤,期间他还抽空努力学习汉语,见人都打招呼。 跟随着红军战士,马海德经历了很多次战斗,慢慢成长为一名不怕苦、不怕累的战士。两军会合后,马海德给红四方面军的指战员检查身体、看病。 一次,马海德跟着部队行军到一条山沟里,敌人突然袭击,后方部队立刻反击。子弹就从马海德的耳朵旁边嗖的一下,房子瞬间变成了废墟,他们的身上脸上都是土。 马海德吓坏了,这时有伤员被抬了出来看看,战士大喊医生,医生,马海德一个激灵,然后箭步冲上前,冒着枪林弹雨和炮火硝烟,为伤员进行医疗救护。 1937年,那段时间,马海德一直在想自己来延安这么久了,他想加入中国国籍,还想加入共产党。 有了这个想法后,他直接找到周总理,进门就直截了当地说:“我想加入中国国籍。” 周总理赞赏了他对中国人民的真挚感情,但是要等新中国成立后才能加入中国国籍。 马海德有点遗憾,但是让他开心的是他可以先加入共产党。 1937年3月20,马海德正式成立共产党员。 之后,马海德开始在陕甘宁边区医院工作。邓颖超是马海德到保安后诊治的第一个病人。邓颖超因为长期劳累和营养不良,得了肺结核,后来在马海德的治疗下,邓颖超的病逐渐好转。 “医生不能等病人,要去找病人”是马海德一直遵守的原则。因此无论刮风下雨,只要得知有病人,他都会骑马尽快赶过去。 马海德不光是给人看病,很多小事情他也能帮助别人干,比如修钢笔、修眼镜。此外,他还兼任新华社的英文翻译,并作为广播员进行英文广播。 所以不论是战士还是当地老百姓,都称他为“万能博士”。 作为群众信赖的“万能博士”,马海德还接生过孩子。 一次,李大姐快要生了,和她同住的周苏菲和林兰去找马海德接生,但是马海德不会接生,最终他只好硬着头皮上,最终在周苏菲和林兰的帮助下,完成了接生。而且他还收获了和周苏菲的爱情。 1949年三月,马海德到了北京,安定下来后,他觉得是时候要加入中国国籍了,于是他找到周总理,“关于我的新中国国籍的事,我从延安等到北平,是不是快要实现了啊?” 周总理说自己一直关注着他的事情呢。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周恩来兑现了对马海德的承诺,签署了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证明书。 之后,马海德一直做着医生的工作,为我国的医疗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当别人问他是哪国人时,马海德会自豪地回答:“我是中国人啊!” 马海德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一个外国人对中国的帮助和贡献,向他致敬!

0 阅读:38
历史奇话站

历史奇话站

奇话连篇,趣谈历史点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