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是“黄四郎”怎么来的? 我的故乡河南濮阳,位于冀鲁豫三省交界,历史上原属河北。 这里因为黄河故道,历史上黄河多次决口泛滥形成的泛区,风沙侵袭严重,濮阳、内黄、滑县之间的沙地,曾经形同沙漠,这里的人民,当年的生活,也苦不堪言。 不过有穷就有富,这里的富人有个特点,他们的身份,除了是大地主外,还是“放账户”,也就是高利贷主。 滑县北冯村刘永河家,是很具代表性的地主兼放账户。 光绪八年(1882)时,他家还不到一百亩地,短短几十年,经过“放账”,也就是出借高利贷,迅速发家致富。1924年分家的时候,已经有现洋十三万,土地有两千多亩。 濮阳后河村,有个大地主叫王金铎,明朝时由姓张改为姓王。据说在朝中作贪官,被贬,隐名埋姓到沙区,他也有两千多亩地,也放帐。他没当大官,当了个九区的区长。 此外,内黄县魏流河魏瞎子家也有两、三千亩地,内黄王尉村王风皋也是几千亩地的大地主,王风皋原先是布贩子,从内黄一带收购各家的土布,到安阳卖,有了本钱,就开始放账,放帐号叫红河屯,致富速度也就短短十来年。 不难发现,从清末到民国,这一地区,这些高利贷商人的致富速度,迅速加码,他们是掌握了什么财富密码吗? 有意思的是,沙区就这四户大地主,他们从经济上统治,在政治上掌握政权,当县长、区长等。为保护自己的利益,他们办理民团,手里都掌握着枪杆子。 不过,养民团还是靠农民,村长一般都是地主,一个钱不拿,吃喝都是在群众中摊派。中农、贫农种一年地,光拿杂税都拿不起。 不过,有意思的是,到了二十年代,这些地主的孩子们,送到大名读书,却有不少人成为革命者,他们在寒暑假,回家搞调研,顺便向贫苦的青年农民传播革命思想。 当然,这都是后话,有机会我再讲。 问题来了吗?地主家青年有觉悟,是不是等于地主有良心呢? 网上不少人是把这两点混为一谈的,不过著名历史学家吕思勉先生,在三四十时代,就有两段话,可以作为注脚,他说: “天下只有天良发现的个人,无有天良发现之阶级;只有自行觉悟之个人。无有自行觉悟之阶级。” “以先富带动后富,吾决不信也。”
北方是“黄四郎”怎么来的? 我的故乡河南濮阳,位于冀鲁豫三省交界,历史上原属河北
千树万树梨花开
2025-08-08 11:38:34
0
阅读: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