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国际形势专家赖岳谦警告,美国极可能在2025至2027年间对中国发动战争! 这个说法一出来,就像一块石头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层层涟漪,关于中美之间会不会真的走到战争那一步的讨论,一下子多了起来。 要说起这事儿的来龙去脉,还得从双方这些年的各种动作看起。 按照美国海军2023年公布的计划,2023到2027年要多买9艘“伯克”3型驱逐舰,还会批量购入850枚LRASM远程隐身反舰导弹,451枚战斧反舰巡航导弹这些厉害家伙。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是冲着中国海军的快速发展来的。 毕竟到2025年,中国已经有了大约40艘盾舰,而且055型驱逐舰服役后,舰艇质量甚至超过了美军。 不光是水面舰艇,美国新一代B-21隐身轰炸机计划2025年服役,它从关岛基地起飞就能打到中国腹地,想压制解放军以东风-21D,东风-26为核心的“区域拒止/反介入”体系。 双方这番你追我赶,让台海周边的力量平衡变得特别微妙。 经济和科技领域的较量也没闲着。 2025年斯德哥尔摩关税临时协议虽然让部分摩擦暂时缓和,但技术封锁反而更严了。 美国要求盟友在供应链“去风险化”时把中国排除在外,中国就用限制稀土,镓锗等关键矿产出口来反击。 这种你来我往的较量,在人工智能领域表现得尤其突出。 中国AI专利申请量占了全球的40%,而美国“大而美法案”削减新能源补贴,让他们在算力能源成本上的劣势更明显了。 要知道,训练大型AI模型需要的电力成本成了竞争的关键因素,技术自主和产业韧性直接关系到战争潜力,双方在这上面的较劲,一点都不比军事领域轻松。 地缘政治方面的情况也挺复杂。 美国把兵力往前线推的部署,不光强化了美澳同盟,还想搭建起针对中国的“分布式杀伤链”。 美日菲澳四国推动的“独立战区”构想,把东海、南海都纳入了协同作战的框架里,里面甚至藏着台海场景的战术预演。 菲律宾在美国支持下扩建军事基地,日本计划把防卫预算提高到GDP的3.5%,这些举动都说明亚太军事同盟正在实质性升级。 而台海局势一直是个敏感点。 特朗普政府“以台制华”的策略表现得特别明显,他任内对台军售规模创下历史新高,还想通过《台湾政策法》弱化“一个中国”原则。 台湾当局想用“不对称作战”理论搞所谓的“刺猬防御”,美国国会又推动台湾参与国际组织,这些都让误判和挑衅的风险一点点累积。 不过,关于支持不开战的观点也有很多。 基辛格就曾用一战前的状况来类比当前的中美关系,他担心如果中美不能就全球新秩序达成谅解,局势可能在某个临界点失控。 中美要是爆发战争,后果会比一战危险得多,因为双方的高科技武器杀伤力太大了。 这种担忧不是没道理,毕竟中美之间互信度不高,沟通渠道也有限,美军还频繁介入台海、南海等中国关心的问题,确实增加了冲突的风险。 但有意思的是,美军最高将领参联会主席曾私下联系解放军高层,保证美国不会对中国发动战争,这也说明美军目前可能还没准备好卷入和中国的直接冲突。 从经济角度看,中美之间有着巨大的共同利益,生意上的往来早就把双方绑在了一起。 美国国内没有完整的产业链,就算商人在国内投资建厂,生产的商品价格也比中国进口的高,最后关税还是美国人民自己承担。 中美贸易战的时候,华尔街商人就联名要求特朗普停止,因为他们的利益受了损失,这也能看出,真要是开战或者断交,美国内部的意见分歧肯定小不了。 再看双方的实力,中国这些年的发展有目共睹。 现代战争的胜负,不光看武器先进程度,更要看工业生产力,后勤补给能力,组织能力,民族团结意识和军队的意志力,在这些方面,中国的优势很明显。 2016年的南海局势就是个例子,当时中国三个舰队的司令员坐镇南海,成功逼退了美国舰队,那时候美国就没敢出手,如今十年过去,中国实力又强了不少。 综合来看,中美之间直接发生战争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赖岳谦的警告更像是一种提醒,让我们看到当下局势的复杂和潜在的风险,也让大家更关注中美之间如何在竞争中保持克制,避免误判。 毕竟,和平才是双方最应该追求的。
台湾国际形势专家赖岳谦警告,美国极可能在2025至2027年间对中国发动战争!
星球拾光
2025-08-09 14:38:41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