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开国少将尤太忠视察部队,见一副团长好生眼熟,暗骂一句大事不好,立刻打电话给开国中将吴克华:“怎么那么大的事你也瞒着我?” 尤太忠顶着毒日头下部队视察,这老头治军严是出了名的,眼里揉不进半点沙子。 他走到哪儿都十分严肃,当兵的瞅见他都得把腰杆挺得倍儿直,大气不敢出。 可就在一个团里头,尤司令瞅见个副团长,越瞅越觉得不对劲。 这小子,咋瞅着恁眼熟哩? 咋这么像自己年轻时候的老战友吴克华! 尤太忠跟吴克华,那可是有过命的交情。 当年在战场上,俩人在一个战壕里啃过冻馍,在一个被窝里挤着取暖,子弹贴着脑门飞过去的情谊。 后来抗战胜利了,新中国成立后,吴克华成了中将,尤太忠是少将,俩人都是响当当的人物。 可老尤知道,老吴这人,本事大,脾气倔,更是个闷葫芦,三棍子打不出个屁来,有啥事儿都爱闷心里头。 可再闷,也不能闷恁大的事儿吧? 他尤太忠在广州军区当司令,管着好大一片地界。 而老吴的儿子在他手底下当副团长,这可不是芝麻绿豆的小官儿! 老吴愣是啥好消息都没跟他说过,尤司令心里头那个火啊,“噌”一下就窜上来了。 他心中想的全是,老吴啊老吴,咱俩这交情,是喂了狗了? 还是说,你怕俺尤太忠给你儿子穿小鞋? 再不然,就是你心里有鬼,怕俺知道你儿子这官儿来得不地道? 想到这儿,尤司令那脸更黑了。 他这辈子,最膈应的就是不光明正大背后偷偷搞小动作的! 他自己个儿,那是真刀真枪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肩膀上那将星,是拿血换的! 他最看不上那些个靠着爹娘老子混吃混喝的货色。 要是老吴的儿子吴东海,真是靠着老子在部队里混日子,那还了得? 这不是往他尤太忠眼里揉沙子,往部队这锅好汤里扔老鼠屎吗? 他越想越气,也顾不上视察流程了,扭头就往团部办公室跑,抓起那部老式摇把电话。 “给俺接吴克华!快!” 电话一通,尤司令那大嗓门就吼开了:“老吴!你儿子在我眼皮子底下当副团长,你咋跟没有和我说过,这是眼里没有我这个老战友了?” 电话那头,吴克华一听是老伙计,心里门儿清是为啥。 他倒是不急不躁,对着话筒:“老尤啊,先别急,喝口水,压压火。” 他顿了一下,接着说:“东海那孩子,是我儿子,不假。可他从当兵那天起,我就说了进了部队,你就是普通一兵!你一步一个脚印往前拱!” 吴克华告诉尤太忠,吴东海当兵这些年,从最底层的兵蛋子干起,摸爬滚打,站岗放哨,拉练演习,哪一样都没落下。 没人知道他爹是谁,他也不往外说。 副团长这个位置,是他实打实,靠本事,靠成绩,靠战士们服气,硬拱上来的! “俺不跟你说,不是信不过你老尤,”吴克华最后说,“是怕你知道他是我儿子,心里头不舒服,看人看事不一样。我就想让他清清白白,自己混出个人样来!” 尤司令举着话筒,听着老战友掏心窝子的话,心里头那火,慢慢的全消了。 最后,他闷闷地“嗯”了一声,撂了电话。 放下电话,尤司令光听老吴说不行,他得亲眼瞅瞅。 他背着手,在团里找营长唠,找连长唠,找班排长唠,甚至找几个老兵油子唠。 问啥?就问那个副团长吴东海,平时咋样?训练带头不?对战士亲不亲?有没有搞特殊? 一圈问下来,战士们提起吴副团长,那都是竖大拇指。 在训练场上,他绝对是榜样,冲在最前头。 带兵管理,他严归严,可心细,哪个兵家里有难处,他头一个知道,想法子帮衬。 生活上,跟战士们一样吃饭,没见他开过小灶。 更关键的是,直到尤司令点破,团里上上下下,愣是没几个人知道吴东海他爹是开国中将吴克华! 这一下,尤司令心里头,开始不得劲了! 他瞅着训练场上,那个晒得黝黑、跟战士们一起摸爬滚打的年轻副团长,越瞅越顺眼。 这孩子,中! 靠自己本事吃饭硬气,老吴这老小子,教孩子是真有一套! 尤司令心里头现在全是高兴,是欣慰。 打那以后,尤司令再下部队,瞅见吴东海,眼神都不一样了。 不再是审视和怀疑,而是长辈看有出息后辈的那种赞许和鼓励。 老战友的儿子,没长歪,是个好苗子! 部队这杆大旗,后继有人啊! 主要信源:(中国新闻网——尤太忠将军抗美援朝时将上千朝鲜地名烂记于心)#头号创作者激励计划#
1982年,开国少将尤太忠视察部队,见一副团长好生眼熟,暗骂一句大事不好,立刻打
永不言败傲苍穹
2025-08-09 18:11:54
0
阅读: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