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媒非常气愤!德媒表示,中国以“牺牲”矿区环境和民众健康为代价,建立了稀土的垄断

热带雨林聊世界 2025-08-09 20:51:13

德媒非常气愤!德媒表示,中国以“牺牲”矿区环境和民众健康为代价,建立了稀土的垄断地位,中国开采出来的稀土,已经不仅仅只是某种原料,更是地缘政治的弹药。8月8日,德国《南德意志报》刊文声称,对环保和民众健康的“漠视”是中国的竞争优势。稀土其实并不稀有,但稀土元素的开采和分离却极为复杂,并会严重污染环境。

德媒一口咬定中国“漠视环保”,可实际情况是,中国早就在稀土开采中用上了全球领先的绿色技术。

就拿广州地化所研发的电驱开采技术来说,这项技术让稀土采收率超过95%,浸取剂用量减少80%,氨氮排放量降低95%,原来的铵盐浸取工艺每生产1吨稀土会产生2000吨有毒废料,现在新方法几乎把污染降到了最低。

内蒙古白云鄂博矿区的变化更直观,2023年这里的空气质量达标率达到83.7%,曾经的“稀土之都”正重新披上绿装。

再看看西方国家自己的稀土项目,美国加州的芒廷帕斯矿当年可是全球稀土供应主力,可因为污染问题,2002年就关停了,直到近几年美国想重建稀土链,才重新启动,但处理放射性废水的成本高得吓人。

澳大利亚莱纳斯公司在马来西亚的稀土厂更夸张,放射性废渣处理不当,引发当地民众抗议,最后不得不把工厂搬回澳大利亚,这些例子都说明,稀土开采的污染问题不是中国独有的,西方国家自己也没解决好。

说到稀土的垄断地位,德媒的说法就更站不住脚了,中国确实在全球稀土供应链中占据重要位置,但这不是靠“牺牲环境”换来的,而是技术和产能优势的体现。

2024年中国稀土出口量5.54万吨,同比增长6%,其中高附加值的稀土磁体占出口额的62.6%,像中科三环生产的钕铁硼磁体,全球市场份额达到28%,广泛应用于特斯拉、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电机。

中国稀土产业早就从低端原料出口转向高端制造,这种升级是市场选择的结果,不是什么“垄断”。 至于德媒说的“地缘政治弹药”,更是无稽之谈,中国的稀土出口一直遵循市场化和法治化原则,《稀土管理条例》明确规定,出口管理是为了保护资源和环境,维护产业安全。

2025年6月,中国商务部还专门回应德媒指控,强调依法审批合规出口申请,欢迎各国加强对话合作,反观西方国家,美国通过《国防生产法》限制稀土出口,欧盟出台《关键原材料法案》设定本土加工比例,这些才是真正的“政治操作”。

其实,中国一直在推动稀土产业的国际合作,和俄罗斯合作开发库尔干州的稀土矿,帮津巴布韦改造锂矿山,这些项目不仅提升了当地的资源开发能力,还促进了技术交流。

中国稀土集团还和美国MPMaterials签订协议,以每公斤110美元的保底价供应钕镨产品,稳定了全球供应链,这种开放合作的态度,和西方国家搞“小圈子”、搞技术封锁形成鲜明对比。

总的来说,德媒的指责既不客观也不公正,中国稀土产业的发展是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结果,环保措施和国际合作都走在世界前列,西方国家与其在舆论上抹黑中国,不如多想想如何提升自身的稀土开采技术,加强国际合作,共同维护全球稀土供应链的稳定。

毕竟,在新能源和高科技产业飞速发展的今天,稀土早已不是“政治工具”,而是推动人类进步的重要资源,只有摒弃偏见,携手合作,才能实现共赢发展。

0 阅读:28
热带雨林聊世界

热带雨林聊世界

热带雨林聊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