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就失业的10个专业,网友:学了个寂寞! 填志愿时以为选了“铁饭碗”,毕业

夏波随心趣事 2025-08-10 11:27:45

毕业就失业的10个专业,网友:学了个寂寞! 填志愿时以为选了“铁饭碗”,毕业才发现是“独木桥”——这届大学生的专业吐槽,藏着太多现实的无奈。盘点10个让人直呼“然并卵”的专业,不是劝退,只是帮你提前看清现实。 1.土木工程:从“基建狂魔”到“工地迷茫”。曾几何时,土木毕业生靠一张图纸就能捧上“金饭碗”。如今房地产遇冷,新项目肉眼可见地减少,连985毕业生都可能在“找活干”和“等开工”之间徘徊。更扎心的是,工地上的岗位越来越“卷”,既要会用BIM软件,又得扛得住风吹日晒,工资却追不上物价——当年说“干这行越老越吃香”的,怕是没料到行业转身这么快。 2.会计学:被AI抢了饭碗的“账房先生”。十年前,会计还是“越稳定越吃香”的代名词。现在呢?企业用智能软件一键报税、自动记账,基础核算岗位砍了一半。毕业生挤破头进事务所,结果发现实习生都要会数据分析,CPA考下来也未必能留用。有人调侃:“现在学会计,不如学怎么教AI做会计。” 3.设计学:30岁危机比发际线来得还早。学设计的总被问“是不是很赚钱”,只有自己知道:刚毕业时月薪3000,加班到凌晨是常态。市场上设计师比需求多十倍,甲方一句“再改改”能把人逼疯。更可怕的是,AI画海报、做建模比人快十倍,简单活儿根本轮不到新人。不少人30岁前就转行,不是不爱设计,是实在扛不住“用爱发电”的日子。 4.法学:考不过“天下第一考”,等于白学。法学学生的四年,基本围绕“法考”展开。可这考试通过率常年徘徊在10%,多少人毕业时连“法律职业资格证”都没拿到。就算考过了,想当法官、检察官?几百人抢一个编制是常态;想做律师?前三年可能连房租都赚不回。难怪有人说:“学法的,一半在备考,一半在转行。” 5.工商管理:听起来是管理层,实则啥也不会。“学管理的,毕业先被管理”——这句自嘲道尽真相。课程从市场营销讲到企业战略,听着高大上,实操起来全抓瞎。去应聘,HR一句“你没具体技能啊”就能噎死人。多数人最后去做了销售、行政,拿着比专科生还低的工资,才明白“管理是干出来的,不是学出来的”。 6.英语:从“香饽饽”到“标配技能”。以前英语好是“王牌”,现在连小学生都能流利对话。英语专业毕业生找工作,发现岗位要么是培训机构老师(还总被“双减”影响),要么是外贸跟单(工资低到离谱)。企业招翻译?更倾向“英语+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纯英语专业的,连简历关都难过。 7.生物工程:“高大上”的背后是“没班上”。课本上的“基因编辑”“生物制药”听着特厉害,现实是国内对口企业屈指可数。本科毕业想搞研发?企业要硕士博士;想进药企?人家更爱招化工、医学背景的。有人读了七年本硕,最后去卖医疗器械,自嘲“好歹也算沾点‘生物’的边”。 8.音乐表演:梦想很燃,饭碗很凉。学音乐的谁没做过“舞台梦”?可现实是,能靠演出吃饭的凤毛麟角。多数人毕业即失业,要么去培训机构教小孩弹钢琴,要么转行做婚庆司仪。有人算过:四年学费够买架斯坦威,可毕业后一年赚的,还不够买个好点的麦克风。 9.历史学:除了考编,出路在哪?历史系学生的就业方向,仿佛只有“考公考编当老师”。可编制岗位就那么多,几十个人抢一个名额是常事。想进博物馆?人家要硕士起步;想做编剧?没点人脉根本摸不到门槛。有人毕业后去开剧本杀店,苦笑“总算把知识用在了‘正途’上”。 10.市场营销:学了四年,不如网红一句话。以前觉得学营销能“运筹帷幄”,现在发现:企业更认“能带货、会直播”的实操派。课本上的“4P理论”“SWOT分析”,在短视频流量面前不堪一击。毕业生找工作,十有八九是去卖保险、发传单,有人调侃:“我们专业,本质是培养‘销售预备役’。” 其实没有绝对“无用”的专业,只有没看清趋势的选择。选专业前多问问从业者“真实日常”,比只看“前景”靠谱;入了坑也别慌,多学门硬技能傍身,总比抱怨“专业坑人”有用。毕竟,职场最后拼的不是专业名,是你能不能解决问题——这话,送给所有在专业里迷茫的年轻人。

0 阅读:80
夏波随心趣事

夏波随心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