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突然向中国提出要借钱修铁路?这可不是小数目,整整83亿美元!更有意思的是,这条铁路还要采用和中国一样的1435毫米轨距。要知道,越南可是一直在用米轨的"倔强少年"。这是怎么回事?
先说说越南铁路那点尴尬事儿。现在越南跑的火车,大半还是法国佬当年修的"老古董"。1880年代法国人修的米轨铁路,轨距比国际标准的1435毫米窄了一大截,火车跑起来摇摇晃晃跟坐拖拉机似的。
就拿越南最重要的南北铁路来说,从河内到胡志明市全长1726公里,坐火车得晃悠整整29个小时,平均时速还不到60公里。更离谱的是,这铁路沿途得经过2000多座老旧桥梁,其中不少还是百年前的钢结构,火车开过去都得小心翼翼减速,生怕把桥压塌了。
反观隔壁中国,高铁都能跑到350公里时速,连偏远地区的普速铁路都比越南的"古董铁路"强。越南人自己也吐槽:从河内坐火车去胡志明市,还不如坐长途大巴快,大巴14个小时就能到,价格还比火车便宜一半。更要命的是,这破铁路严重拖了经济后腿。越南这几年经济增速挺快,2023年GDP增长6.7%,制造业和外贸一片火热,可铁路货运量只占全国货运总量的5%,大部分物资还得靠卡车拉,不仅成本高,还造成严重堵车。
以前越南可不是这样的。这些年越南总想着"左右逢源",一边抱紧美国大腿搞"战略伙伴关系",一边又不想得罪中国,在基建上更是拧巴得很。早几年中国就提议帮越南修高铁,用标准轨距,越南却转头找日本合作,结果日本报价高得离谱,技术转让还抠抠搜搜,项目谈了十年愣是没动工。当时越南国内还喊着"不能让中国控制铁路",结果呢?日本的"画饼"没兑现,自家铁路烂得更厉害了。
现在突然急转弯,又是借钱又是换轨距,说白了就是被现实狠狠打了脸。首先是经济压力逼的。越南想成为"世界工厂",可物流跟不上怎么行?米轨铁路运力低、速度慢,根本满足不了制造业的货运需求。越南南部的胡志明市工业区,大量原材料要从北部运过来,靠卡车运输成本太高,企业都怨声载道。
更急人的是,中越贸易这几年越来越火,2023年双边贸易额突破2300亿美元,可边境的铁路口岸因为轨距不一样,货物得换车转运,效率低得要命。广西凭祥口岸每天都堆着小山似的货物,就因为越南那边的米轨火车拉不动,眼睁睁看着钱赚不到。
其次是打不过就加入的"真香定律"。越南终于发现,跟中国玩"轨距对抗"纯属自讨苦吃。中国的标准轨距早就辐射到东南亚了,老挝的中老铁路用1435毫米轨距,通车后老挝GDP直接增长1.5%;泰国也在修中泰铁路,同样用标准轨距。
越南要是再抱着米轨不放,就成了东南亚铁路网的"孤岛"。以后老挝的货物能通过中老铁路直达中国,泰国的货物能借中泰铁路出海,就越南得靠卡车慢慢挪,这生意还怎么做?
更关键的是,越南算明白了账:中国的钱好借,技术靠谱,还不附加乱七八糟的条件。美国的贷款?要么附带政治条件,要么利率高得吓人;日本的贷款?手续繁琐得能磨死人,还得买日本的设备。只有中国,不仅愿意借钱,还能提供从设计到施工的全产业链支持,甚至能帮越南培训技术人员。越南这次学聪明了,83亿美元贷款很可能是低息甚至无息,而且还款周期长,简直是"雪中送炭"。
但越南也得掂量掂量,这铁路修起来没那么容易。首先是拆迁难题,越南南北铁路沿线经过很多城市市区,拆迁成本高得吓人,以前日本项目黄了很大原因就是拆迁谈不拢。其次是技术衔接问题,从米轨换成标准轨,火车站、信号系统、维修设备都得全换,相当于重建整个铁路体系,中国工程师有经验,但越南自己的技术人员能不能跟上还是个问题。最后是还款压力,83亿美元不是小数目,万一经济增速掉下来,越南能不能按时还钱还真不好说。
不过对中国来说,这波稳赚不赔。一来能输出高铁技术和设备,带动国内企业"走出去";二来能打通中越铁路通道,以后中国货物南下东南亚更方便,东盟自贸区的红利能吃得更透;三来能加深和越南的经济绑定,用基建合作对冲美国在东南亚的影响力,简直是"一石三鸟"。
说到底,越南这波"低头借钱换轨距",与其说是突然开窍,不如说是被现实逼出来的清醒。以前抱着"倔强"当宝贝,结果经济发展被铁路拖得死死的;现在终于明白,在基建和经济合作上跟中国对着干,纯属跟自己过不去。这83亿美元的贷款,表面上是中国借钱给越南,实际上是越南用真金白银给中国的基建实力和经济影响力"投票"。
至于越南能不能借到钱、铁路能不能顺利修成,其实没那么重要。重要的是这个信号:在东南亚,中国的标准和规则正在越来越被认可,那些曾经想跟中国"别苗头"的国家,终究得向现实低头。越南这个"轨距倔强少年"都开始换轨了,其他国家还会远吗?这波操作,中国赢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