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通用大宇汽车科技公司主导设计和开发的国际主义车型,于2003年4月在上海挂起别克车标,命名为别克凯越上市。虽然此车在海外有大宇、铃木、雪佛兰各种车标的版本,不过作为当时定位比较高级的别克品牌车型,凯越视觉上比其他车标的同款车要高级很多。
这款车外观很国际大厂范,虽然没有说得上出彩的点,但每个细节都很耐看,比较厚实硬朗的车身线条、灯组也显得比其实际尺寸要大气。SGM初代凯越三厢版本的三维4515mm✖️1725mm✖️1445mm,轴距2600mm,不同配置车重1220kg-1300kg之间,各项数据在当时同级里都属于标准值区间。
发动机有1.6自然吸气和1.8自然吸气两种,两种发动机根据不同配置都会搭载5mt或者4at变速箱,与同时期更高级的老君威、GL8这种纯正美系车不同,凯越搭载的是欧宝的DOHC发动机。1.6版本输出106马力、142nm,匹配5mt变速箱后百公里加速13秒以内,在那个年代其实不算慢。1.8版本输出120马力、158nm,在配上5mt变速箱后,可以12秒出头破百,比2.5的老君威还快,在20多年前可以说动力强劲[doge]。不过受制于那个年代at变速箱的传统效率,4at的车型就比较弱了,无论是1.6还是1.8的版本百公里加速都奔着14秒去了。
即使以今天的标准看,动力孱弱的4AT凯越日常开起来也挺顺手的,转向比较顺滑轻巧,为了克服动力不佳的问题,变速箱习惯保持在高转速区间,这也导致自动挡凯越的油耗非常高,很多工况下甚至超过了传说中的油老虎老君威2.5、3.0车型,对于家庭用车来说很夸张,越发加深了“美系车”费油的印象。由于不是真正的美系大船,凯越的隔音滤震在同级里并没有老君威那种优势,它的行驶质感在同级里只是中等的水平。
除了常见的三厢车,初代凯越还推出了更实用的旅行版,以及长得完全不一样的两厢版,尽管这两款非常规车型销量一般,但也足见牢大对凯越这款车的重视,旅行版车型以今天的眼光来看都会觉得很漂亮,我每次遇到都会好好看几眼。
虽然别克品牌在当时定位还比较高端,但推出凯越时牢大显然想搞一把大的,凯越在当时看配置十分丰富的顶配车型(实际上凯越的配置甚至高于老君威2.5高配和3.0低配)也就17.98万元,同等排量、配置的情况下比宝来、花冠都要更便宜。再配上比较靓丽的外观,相对那个年代A级车来说很豪华的内饰,以及家用足够的空间,可以说是当时国内汽车市场上的一颗深水炸弹,销量十分的成功。如果要说性价比更高的合资车,当时可能只有北京现代伊兰特,尽管伊兰特产品本身而言要更优秀,但当时作为新人的现代,在品牌认可度上显然不如造了100年高档车的别克,因此并没有对凯越造成实际威胁。
初代凯越这个车身构架在SGM内部用了很久,不过后期的车型基本是为了更新而更新的换脸拉皮车,在设计水平以及给人的高级感、新鲜感再也无法达到初代凯越的高度,随着赛欧并入雪佛兰品牌,凯越作为别克最便宜的轿车在越发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价格一降再降,彻底丧失了一开始的精致和豪华感。
小草帽
一代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