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慧清(1901—1943),广东东莞人,东江纵队抗日斗争中极具传奇色彩的“革命

史迹奇闻号 2025-08-11 06:53:19

陈慧清(1901—1943),广东东莞人,东江纵队抗日斗争中极具传奇色彩的“革命和尚”。他以僧人身份为掩护,在日伪严控的珠三角地区建立地下情报网络,最终为掩护群众壮烈牺牲。[祈祷][祈祷][祈祷] 生于东莞厚街贫苦农家,1924年受彭湃领导的海陆丰农民运动影响,在东莞组建农会,任乡苏维埃主席,发动减租抗税斗争。 1928年国民党发动“清党”,东莞革命力量遭重创。因被通缉,他逃亡香港投靠叔父(宝莲禅寺僧人),剃度出家避祸,法号觉慧。 1938年广州沦陷后,他主动联系中共东莞县委,以寮步镇香慧寺为据点: 地下党会议场所:僧房密室掩护东江纵队干部开会; 物资转运站:通过香客传递药品、电池等禁运物资; 人员庇护所:救助被追捕的游击队员,如1941年藏匿东纵小队长黄布7天脱险。 担任东纵机关报《新百姓报》战地通讯员,化名“慧明”: 记录日寇暴行:1941年潜入被扫荡的羊台山村,撰写《血火羊台山》,揭露日军烧毁民房47间、屠杀平民32人的罪行; 募款赈灾:发动信众捐资购粮,救济石马河灾区200余难民。 1943年7月,日伪军千余人扫荡东莞杨西地区,包围张家山村。陈慧清为掩护200余名村民转移,主动暴露位置引开敌军。 在村口古榕树下遭日军机枪扫射,身中5弹仍倚树而立,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赶走日本鬼!”牺牲,时年42岁。村民因其掩护得以全部脱险。 牺牲后被村民秘密葬于香慧寺后山,1951年迁入东莞厚街革命烈士陵园。 东纵老战士黄业创作报告文学《袈裟与枪》,记述其事迹; 东莞抗日纪念馆设“僧侣战士”专题展区,陈列其血衣残片与采访手稿。 东莞寮步镇至今流传民谣:“香慧寺里钟声响,觉慧师父保家乡”。 陈慧清以袈裟为甲、佛珠为刃,在宗教身份与革命使命间找到独特斗争路径。其事迹诠释了抗日战争中隐蔽战线的智慧与牺牲,成为岭南人民抗日史诗中的悲怆一页。 注:因史料散佚,其事迹长期未被官方英烈名录收录,但通过东纵老兵口述史与地方志得以传续,2010年入选《东莞市革命烈士传》。

0 阅读:17
史迹奇闻号

史迹奇闻号

启航出发,探寻历史奇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