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宝强开着300万的大奔回村过年,看到村口的牌坊上写着“王宝强家乡”,王宝强很不满意,嫌弃这字写的“太招摇”,村长说这块牌坊不是他一人家的,是全村人一起捐钱修建的。
提起王宝强,很多人脑海中会立刻浮现出那个朴实憨厚、带着点“傻气”的荧幕形象。
无论是《天下无贼》里的傻根,还是《士兵突击》中的许三多,他都把小人物的真诚与坚韧演绎得深入人心。
然而,这位如今炙手可热的明星,骨子里却始终保持着对家乡和本真的那份执着。
一次回乡的经历,就充分展现了他性格中不愿张扬、不忘根本的一面。
某年春节前夕,忙碌了一整年的王宝强,终于挤出时间兑现对父亲的承诺回家过年。
他开着价值不菲的豪车,带着一身疲惫驶向河北邢台的老家。
清晨抵达村口时,初升的阳光驱散了寒意,但眼前的一幕却让王宝强皱起了眉头。
一座崭新的牌楼矗立在村口,上面赫然刻着“王宝强家乡”五个大字。
王宝强心里顿时觉得不痛快。
他立刻找到村长,直截了当地说:这牌楼怎么回事?
村长一下子愣住了。
他原本以为建个牌楼是件好事,既能纪念王宝强为家乡争光,又能借他的名气发展旅游,没想到王宝强的反应如此激烈。
村长试图解释初衷,但王宝强的态度非常坚决。
他认为这种做法太高调,不符合自己一贯低调的作风,更担心因此引来过多关注,打扰到乡亲们平静的生活,也影响自己和家人的安宁。
这看似不近人情的要求,背后是一个公众人物对过度曝光和打扰的深深忧虑,也体现了他不愿因个人身份给家乡带来负担的想法。
尽管在牌楼问题上与村长意见相左,但王宝强对家乡那份深沉的感情是毋庸置疑的。
他的根,深深扎在这片养育他的土地上。
他的成名之路,本身就是一部充满艰辛与坚持的草根逆袭史。
王宝强出生在河北邢台一个偏僻山村,家境贫寒。
八岁那年,看了李连杰主演的《少林寺》,他萌生了去少林寺学武、当功夫明星的梦想。
怀揣着这个单纯的愿望,他在少林寺度过了六年艰苦的练武生涯。
然而,他后来才明白,少林寺并不拍电影,李连杰也不是少林寺的和尚。
梦想受挫,但他没有放弃。
听说北京是拍电影的地方,14岁的王宝强带着家里东拼西凑的500块钱,毅然踏上了北漂之路。
初到北京的日子异常艰难。
他蹲守在北影厂门口等群演的机会,住过阴暗潮湿的地下室,为了糊口还在建筑工地打过零工。
2002年,命运终于向他抛出了橄榄枝。
新导演李杨为自己的电影《盲井》选角,看中了王宝强身上未经雕琢的质朴气质和极低的片酬要求。
王宝强抓住了这个机会,凭借本色出演,意外地获得了金马奖最佳新人奖。
这次获奖让他在圈内崭露头角,也引起了导演冯小刚的注意。
冯小刚当时正在筹备《天下无贼》,正为“傻根”一角发愁。
看到王宝强在金马奖颁奖礼上质朴甚至有些木讷的表现,冯小刚眼前一亮,觉得这就是他心中的“傻根”。
王宝强没有辜负期望,将傻根的纯真善良演绎得淋漓尽致,一举成名。
之后,冯小刚又推荐他出演电视剧《士兵突击》中的许三多。
起初,王宝强因为不想再演“傻子”而犹豫,但最终被说服。
许三多“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感动了无数观众,也让王宝强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
然而,王宝强并不满足于只演“傻根”、“许三多”这类憨厚角色。
他渴望突破,证明自己的演技。
机会出现在电影《Hello!树先生》中。
树先生这个角色性格复杂、内心扭曲,与王宝强之前的形象反差极大。
导演韩杰起初也有些犹豫,但当看到王宝强试戏时抽烟的镜头。
那种半醉半醒、眼神飘忽的状态,以及他特意为角色设计的无处安放的手部动作,韩杰立刻拍板定下了他。
为了贴近角色,王宝强回到农村体验生活几个月,学着抽烟喝酒。
最终将树先生那种卑微、挣扎又带点神经质的状态刻画得入木三分。
凭借这个角色,王宝强获得了国际电影节影帝的殊荣,那段抽烟的镜头甚至被北京电影学院选入表演教材。
从少林寺学武少年,到北影厂门口的龙套,再到金马新人、国民演员、国际影帝,王宝强的每一步都走得扎实而坚定。
他的成功绝非偶然,背后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坚持和对梦想的执着追求。
成名后的王宝强,始终没有忘记帮助过他的人,也没有忘记自己的根在哪里。
他感恩导演冯小刚的提携,也记得家乡父老的支持。
他用自己的方式回馈家乡和社会,低调地做着公益。
他深知自己来自哪里,也时刻提醒自己要保持那份淳朴的本色。
村口的牌楼事件,正是他这种心态的体现。
他不愿被过度标榜,只想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演戏,用作品说话,用行动回报。
王宝强的故事,是一个关于梦想、坚持和不忘本的生动诠释。
圆满
比较明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