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周恩来去苏联期间,斯大林非常欣赏他,表示希望周恩来担任当时的最高领导人,周恩来坚决推辞。后来谈到这个话题,他坦率地说,他不适合当一把手,而适合当助手。 其实,周恩来的魅力释放,早就从1924年回国时,就开始大放异彩! 周恩来生于1898年3月5日,江苏淮安一个较为富裕的家庭,祖籍浙江绍兴。从小接受传统教育,学习古文经典,表现出色。母亲和养母相继去世后,他跟随伯父北上求学,先在辽宁铁岭和沈阳上小学,接触现代课程如英语和科学。1913年考入天津南开学校,成绩优秀,参与学校活动,创办社团,毕业后于1917年前往日本留学,旁听大学课程,接触各种思想,包括马克思主义。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周恩来返回中国,积极参与天津的学生运动,创办觉悟社,推动爱国活动。1920年,他前往法国勤工俭学,在巴黎和布鲁瓦学习法语,阅读马克思主义著作,与赵世炎等人组织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负责宣传工作。1921年春,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巴黎小组,成为党的创建者之一,出席小组会议,讨论党的纲领。 1924年,周恩来从欧洲返回中国,抵达广州,被委派到黄埔军校担任政治部副主任,不久升任主任。他负责政治教育,制定教学计划,将革命理念融入训练,推动国共合作落实。在东征战役中,他在前线组织后勤保障,确保部队补给。他的工作让许多黄埔毕业生留下印象,即使后来立场不同,也保持敬意。 黄埔军校时期,周恩来还兼任国民党广东省党部执行委员和中共广东区委军事部长。他组织青年军人联合会,培养革命人才。1925年,他参与平定杨刘叛乱,担任东江行政委员,推动农民运动。1926年中山舰事件后,他继续在军校工作,直到国共分裂。 1930年,中国革命面临严峻考验,周恩来作为中共代表,携带详细报告前往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会议。他向苏联领导人陈述中国革命进展、遇到的障碍和党内动态。斯大林听取汇报后,对周恩来的战略视野表示认可。在几次私下会谈中,斯大林提出建议,希望周恩来出任中国共产党最高领导人。周恩来拒绝了这个提议,解释集体领导更合适,他更愿担任辅助角色。后来在谈话中,他直言更适应助手位置,而非首位。 返回中国后,周恩来继续承担党内关键职责,与毛泽东合作,处理组织、军事和情报事务。1931年,他进入中央苏区,担任中央局书记和红军总政治委员。1934年,红军开始长征,周恩来作为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参与决策三人小组。在遵义会议上,他支持毛泽东的军事路线,主动承担责任,确保会议顺利推进。长征中,他负责指挥红军突破封锁线,协调部队行动,最终抵达陕北。 长征胜利后,周恩来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6年西安事变发生,他代表中共赴西安谈判,促进国共合作抗日。抗日战争时期,他驻扎重庆,领导南方局,推动统一战线,与各方谈判,签订协议,促进东北军合作。同时,他指导敌后根据地建设,扩大抗日力量。 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担任政务院总理,主持外交、经济等工作。1949年10月,他兼任外交部长,推动中苏建交。1950年,他与毛泽东赴莫斯科,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确保国家安全。他处理国家事务,批阅报告,视察工厂和农村,推动工业化和农业合作化。1954年,他出席日内瓦会议,解决印支问题,提升中国国际地位。1955年,他参加万隆会议,促进亚非团结。 周恩来还担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主席,推动多党合作。他在经济建设中,领导“一五”计划实施,发展重工业。1960年代,他协调“三线”建设,调整国民经济。外交上,他接待多国领导人,推动中法建交和中美关系改善。1972年,他主持接待尼克松访华,开启中美正常化进程。
1930年,周恩来去苏联期间,斯大林非常欣赏他,表示希望周恩来担任当时的最高领导
运赛过去
2025-08-11 16:23:0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