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太平洋又响起了熟悉的螺旋桨声。中俄第六轮海上联合巡航,按表走到了美日最不愿看到

秋恒看军事 2025-08-11 16:24:41

北太平洋又响起了熟悉的螺旋桨声。中俄第六轮海上联合巡航,按表走到了美日最不愿看到的海域——8月8日穿宗谷海峡,进鄂霍次克,转身面向大洋。名单不花哨,一艘052D、一艘综合补给舰,加上俄方无畏级老炮。但航线选得很刻薄:正对着别人家要道,把“我在这儿”四个字写在海风里。 这不是临时起意。去年联巡,编队越过鄂霍次克直插白令海峡,在阿拉斯加外海晃了一圈;前脚刚结束“海上联合-2025”演习,后脚就开巡航,科目里第一次把“应对西太安全危机”写进剧本。看懂的人不多说:这是把西太平洋当成现实问题,而不是地图习题。 为什么老盯北太?因为这里是美国向远东的最短腿。阿拉斯加到日本四千公里出头,南线从夏威夷起跳要翻倍。日本基地密、后勤齐,一旦台海有事,这是美军最好用的跳板。可惜北线的咽喉都在中俄火力伞下:宗谷、津轻、千岛链像串锁,南千岛(日本叫“北方四岛”)更是要命的门闩。你要奔袭,就得在对方门口先做热身。 联巡选北面,还有更长远的账本。气候变暖,北极航道一年比一年松,北方海路迟早成能源与货运大动脉。谁先把海气摸清、把路测顺,谁就先占规则。最近不仅海军、海警接力跑,几艘中国破冰船也在白令海忙活——这叫“攒存在感”,谈规则时才有话语权。 美国当然看得心里发痒。尴尬在于,北线离中俄太近,美舰机一路都在对方打击圈里。外界还提过一段插曲:俄方在联演时给过中方一条“空中走廊”,解放军空军可直入日本海。这条路一旦常态化,美军北线想轻巧通过,就得掂量几分命。于是你会看到另一套戏码:华府急着跟莫斯科“破冰”,指望离间中俄,顺便把那条走廊关上,为自己北线开路。剧本很熟,效果难保。美国国内鹰派不买账,欧洲不愿背锅,俄罗斯在制裁高压下更不可能空手赴约。就算阿拉斯加握了手,该巡的海、该飞的线,也不是一句话能叫停。 这次编队不大,但信号够用:北太平洋不是谁的后花园,航道安全、危机处置、补给保障,中俄会以“可见度”来维持。别把“巡航”当秀肌肉,它更像连续剧——你每天都在,别人才会把你写进日常。反过来也是常识:谁缺席得久,谁的规则就会被别人代写。 至于日本,最难受的是心理落差。北方领土卡在喉咙,国内又被提醒“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现实却冷:北线成了对手练兵场,宗谷与津轻的门铃被反复按响。美军能不能托得住?可以,但得付出成本。而联巡的意义,就在于持续抬高这笔成本。 把话撂在最后:中俄把北太当主场,不意味着要找事,而是把“别在这里玩火”说清楚。海上秩序从不是公文里写出来的,是一次次按图行走、一次次按规操练堆出来的。第六次联巡只是逗号,不是句号。看不惯可以,但最好习惯。 参考资料:《 中俄海警舰艇编队在北太平洋展开联合执法巡航-央视网 》

0 阅读:0

猜你喜欢

秋恒看军事

秋恒看军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