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又变卦,改到10月底!当地时间8月10日,美国财长贝森特表示,预计在10月底

竹风吟月 2025-08-11 16:41:47

美国又变卦,改到10月底!当地时间8月10日,美国财长贝森特表示,预计在10月底前完成与大多数国家的贸易谈判。 自从特朗普将对等关税谈判截止日期为7月9日开始,美国已经对全球关税的谈判时间了进行了多次延期!而在8月7日的新关税生效后,美国先将真正的“最终谈判”日期为9月1日,现在又再度改口为10月底。 这也表明,美国发动贸易战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从别国获得更多好处,通牒并没有实际意义,只是为了起到足够的警示作用,而目前确有很多国家和美国谈妥,包括英国最低10%、日本和韩国以及欧盟为15%。 要知道,目前已经有不少国家跟美国谈妥了条件。英国的关税定在了最低10%,日本、韩国还有欧盟,谈下来的关税都是15%。这些国家显然是被美国的反复催促和关税威胁逼到了妥协的地步,毕竟谁也不想平白无故承受贸易壁垒带来的损失。但这种靠施压得来的“合作”,能维持多久,恐怕只有美国自己心里清楚。 在这一堆谈判里,最受全球关注的还得是中美之间的贸易谈判。毕竟中美作为全球前两大经济体,双方的贸易关系直接牵动着全球经济的神经。虽然新的谈判日期被挪到了11月10日左右,但接下来这日期会不会再顺延,双方到底能不能彻底谈妥,全世界都在盯着。 毕竟中美贸易的风吹草动,会直接影响到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甚至关系到全球和平发展的大方向。 而且美国现在可没闲着,除了在关税谈判上反复横跳,还在能源领域动起了心思。他们要求以印度为首的国家减少对俄罗斯石油的进口,不然就要把惩罚性关税从现在的50%提高到100%。 这算盘打得可太响了,明摆着是想借着打压俄罗斯能源出口的机会,让美国能源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毕竟美国自己也是能源出口大国,把竞争对手的路堵死了,自家的石油、天然气才能更好地卖向全球。 美国财长贝森特还说,只要大量制造业能回流美国,进口就会逐渐减少,还能带动更多人就业。这话听着挺美好,但现实却给了一记响亮的耳光。目前美国港口的集装箱数量已经下降了20%以上,进口确实少了,可老百姓的生活成本却在噌噌往上涨。 据统计,美国的物价水平整体出现了1%到2%的涨幅,超市里几乎所有商品都贵了。那些大件商品,比如家电、家具之类的,价格上涨幅度更离谱,不少家庭都明显感觉到了生活压力。 之所以美国市场会变成这样,核心问题就出在“制造业回流”这事儿上,说穿了就是个伪命题。美国的人工成本摆在那儿,随便请个工人的工资都比不少国家高一大截。还有房租,不管是工厂用地还是商业店面,租金都贵得吓人。这些成本最终都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商品价格能不涨吗?商家总不能做亏本买卖,成本上去了,售价自然得跟着提。 短期内看,物价上涨确实可能让美国消费数据显得好看些,说不定下半年真能实现3%的GDP增长目标。但这只是表面光鲜,长期这么搞下去,对通胀的控制一点好处都没有。通胀一旦压不住,老百姓手里的钱就越来越不值钱,购买力下降,最终还是会反过来拖累消费和经济增长。这就像饮鸩止渴,一时的痛快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美国总想着靠贸易谈判和关税大棒逼迫别国让步,又想靠制造业回流撑起经济,可他们似乎没算明白一笔账:全球产业链的形成是几十年市场选择的结果,不是靠行政命令就能随便扭转的。别的国家愿意跟美国做生意,是因为有利可图,能实现互利共赢。如果美国一味只想着自己占便宜,靠施压和威胁维持贸易关系,那愿意跟它长期合作的国家只会越来越少。 就拿制造业来说,企业选址看重的是综合成本、供应链配套和市场需求。美国人工贵、房租高,供应链也不如一些制造业大国完善,就算靠政策把企业拉回去了,生产出来的商品价格没有竞争力,最终还是得靠消费者买单。 可消费者如果不能创造更多财富,他们的钱包就那么鼓,涨价一次两次能忍,长期涨下去,谁也受不了。到时候企业卖不出货,就业岗位自然也稳不住,所谓的“带动就业”也就成了空谈。 美国现在这套操作,说白了就是想通过贸易谈判捞短期好处,靠制造业回流粉饰经济数据。但经济规律终究是绕不开的,靠耍手段、改日期得来的“成果”,根基本就不牢。 真要想让经济好起来,不如踏踏实实搞好合作,降低贸易壁垒,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作用。不然的话,就算把谈判日期改到明年,该面临的问题,一样也少不了。全球经济讲究的是互利共赢,单靠施压和算计,是走不远的。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0 阅读:47

猜你喜欢

竹风吟月

竹风吟月

竹风吟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