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社保的出发点是好的,给每一位劳动者一份未来的保障,由国家信用背书,让他们老有所依,但近些年社保政策的改革以及此次强制性社保的落实,让很多企业和打工人若有所思,有话要说,他们计算着自己的收入,开销,社保缴纳基数,离退休年限,已缴纳时长等等,生怕自己没看清,没看懂,做了错误的选择。
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开始思考,到底是我们需要社保?还是社保需要我们?
强制社保的有充分的FL和政策依据,但大家感叹社保成本如果过高,企业可能会转换为风险更低的用工方式,将劳动关系转化为非劳动关系,规避社保成本,这样会加剧用人单位和打工者的矛盾。
比如,企业会不会优先招聘已退休人员,掀起一波返聘潮?
比如,企业会不会大量招聘临时工、劳务派遣人员?
比如,企业会不会与个体户建立合作关系,而不存在雇佣关系?
如果以上的情况成为现实,意味着大量的中青年群体将面临更加残酷严峻的就业形势,同时企业劳务成本上升,为了降低成本保证利润,意味着所提供的的产品和服务的品质可能下降,最终还是消费者遭殃,尤其是餐饮、快消、服务等行业。
社保改革,牵扯到几乎每一个普通人和家庭,任重而道远,强制缴纳没有问题,但希望未来的社保政策能够越来越灵活,既能够起到保障作用,也能够兼顾企业和职工的利润和收入,充分考虑收入差异和分配差异,越来越公平,让更多人的人从中受益,大家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