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又变卦,改到10月底 当地时间8月10日,美国财长贝森特表示,预计在10月底

环球事件话角 2025-08-12 01:24:52

美国又变卦,改到10月底 当地时间8月10日,美国财长贝森特表示,预计在10月底前完成与大多数国家的贸易谈判。而此前对等关税谈判截止日期为7月9日,但在8月7日新关税生效后,谈判依然在持续,随后最终真正的谈判日期为9月1日。 如今再度改口,真正的日期是10月底。 这一表态距离上一次宣布的 9 月 1 日截止日期,又推迟了近两个月。这种频繁变更谈判时间的做法,暴露出美国发动贸易战的真实意图。美国通过设定看似紧迫的 “最后期限” 制造压力,实则是为了在谈判中获取更多利益。 例如,英国最终接受了最低 10% 的关税税率,日本、韩国和欧盟则同意将税率定为 15%。这些案例表明,美国的 “通牒” 本质上是谈判策略,而非真正的行动时间表。 其一,美国的贸易策略具有明显的实用主义色彩。从最初的 7 月 9 日到 8 月 7 日,再到 9 月 1 日,最后推迟到 10 月底,谈判日期的不断调整显示出美国试图通过反复施压迫使各国让步。 例如,韩国原定于 7 月 25 日的 “2+2” 谈判因美方日程冲突推迟,最终在 8 月 7 日新关税生效后仍未达成协议。 这种 “以时间换利益” 的做法,使得国际贸易环境充满不确定性,各国企业难以制定长期规划。 紧接着,中美贸易谈判的走向成为全球关注焦点。尽管美国将中美谈判的新日期定在 11 月 10 日左右,但能否顺利进行仍存在变数。 今年 7 月 29 日,中美曾宣布将已暂停的关税措施延长 90 天,显示双方都在避免冲突升级。 然而,中美贸易摩擦涉及结构性问题,包括市场准入、知识产权保护等,短期内难以彻底解决。全球市场期待双方能通过对话缓和紧张局势,毕竟中美作为世界前两大经济体,任何贸易动荡都可能波及全球产业链。 随后,美国对印度等国的能源政策施压,进一步暴露其战略意图。美国要求印度减少从俄罗斯进口石油,否则将把惩罚性关税从目前的 50% 提高到 100%。 这一举措旨在削弱俄罗斯的经济收入,同时推动美国能源企业主导国际市场。数据显示,2024 年美国原油日产量预计达到 1353 万桶,液化天然气出口量占全球供应量的三分之一以上。 通过关税手段迫使其他国家购买美国能源,既能增加自身经济收益,又能强化对国际能源市场的控制。 不过,美国的单边主义做法正引发国际社会的反弹。印度已明确表示,美国的关税措施 “不公平、不公正且不合理”,并将采取反制措施维护自身利益。 欧盟也对美国的关税政策表示担忧,认为其可能扰乱跨大西洋供应链。更重要的是,这种 “美国优先” 的策略破坏了多边贸易体制,削弱了国际规则的权威性。 正如中国外交部所指出的,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只会损人害己,唯有通过平等对话才能实现共赢。 从长远来看,美国频繁变更谈判日期的行为,不仅损害了自身国际信誉,也让全球贸易体系面临碎片化风险。各国开始意识到,依赖单一市场或受制于单边规则存在巨大风险。 越来越多的国家正在加强区域合作,例如通过 “一带一路” 倡议深化经贸联系,以减少对美国市场的过度依赖。这种趋势表明,多边主义和合作共赢的理念正在得到更广泛的认同。 所以说,你们如何看待美国频繁变更贸易谈判日期的行为?这种策略对全球经济会产生哪些深远影响?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

0 阅读:430

评论列表

心系世界

心系世界

1
2025-08-12 19:55

其实没有谈妥的。

猜你喜欢

环球事件话角

环球事件话角

在话角,交流国际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