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幸同和陈梦一样拥有大心脏,赢得漂亮……!
之前巴黎奥运会女单决赛,陈梦一人面对全场观众为对手摇旗呐喊,不惧困难,用实力击碎一切干扰,获得女单金牌……!
现在横滨冠军赛,陈幸同也是独自一人面对整个赛场都是为对手加油呐喊的声音,用自己的实力击败对手获得冠军……!
我就纳闷了,其实冠军已经属于国乒,在场的球迷为什么就不能做到“一碗水端平”,做到为对阵双方球员都加油,很难吗……
说实话,这疑问挺实在。冠军反正都是咱中国的,手心手背都是肉,干嘛非得厚此薄彼,把一边球员晾在那儿,承受那么大的声浪压力?想想陈梦巴黎那场,几乎全场都是给孙颖莎的欢呼,陈幸同这次在横滨,也是全场给孙颖莎加油。赢球当然痛快,但这份“孤勇”背后,多少有点不是滋味儿。
球迷有偏爱太正常了,谁还没个心头好?喜欢某个球员的打法、性格,或者单纯觉得她更讨喜,这都没问题。问题是,当这种偏爱演变成一边倒的“主场氛围”,甚至有点“打压”自己人的味道时,味道就变了。想想看,陈梦、陈幸同她们是代表国家在拼杀,不是俱乐部之间的商业赛。对手是外协球员,我们全力支持自己人,给对手制造压力,这逻辑通顺。可当决赛变成两位中国姑娘的对决,赛场上的压力却只给到其中一人承受,这压力还是来自“自己人”的看台,这感觉怪怪的。
说白了,这种“偏袒”有时挺伤人的。运动员站上决赛场,哪个不是拼尽全力?她们需要的是公平的竞技环境,是来自观众的尊重和鼓励,哪怕只是最基本的“端水”。全场只给一方呐喊,对另一方来说,无形中就是一种冷落和否定。赢了,像是顶着逆风翻盘;输了,那种失落感可能更强烈——好像连自己人都不看好自己。这公平吗?对运动员的心理考验是不是有点太大了?
我们喊“国乒一家亲”,可赛场上的表现,有时候真没看出多少“亲”来。球迷的热情值得肯定,但能不能稍微分一点点掌声给另一位同样优秀的国乒队员?给陈梦加个油,不耽误你喜欢孙颖莎;给陈幸同鼓个劲,也不影响你支持伊藤美诚的对手。一场精彩的比赛,需要双方都发挥出高水平,给双方都加油,才是对比赛、对运动员最大的尊重,才能逼出更精彩的对决。看着自家球员在自家球迷制造的“客场”氛围里孤独战斗然后夺冠,这份胜利荣耀里,总掺杂着一丝难以言说的复杂。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太阳
小编,得个wTT冠军就大心脏了?那在日本主场战胜日本世界第一削球手桥本帆乃香对外籍球员的41连胜和对中国球员的11连胜那得有多大心脏呢?别整天没事净干些挑拔球员关系的事。
太阳
小编,得个WTT冠军就不心脏了,那在日本主场打败日本球员桥本帆乃香对外籍球员的41连胜和对中国球员的11连胜得多大心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