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了心要打垮中国?最大的威胁现身!这次不是美国,普京却笑到了最后。 最近,俄罗斯突然对中国车企下了狠手,又是提高报废税,又是强制认证,生生把刚打开的市场大门给关上了。 这看似突如其来的政策转向,实则是普京政府精心设计的,经济自卫战。 俄乌冲突后,西方车企集体撤出俄罗斯,留下的市场空白急需填补。这时候中国车企来了,凭借高性价比和快速交付,迅速抢占市场。 2022年中国品牌在俄罗斯的市场占有率,从9%猛涨到57%,到2024年更是占据了,乘用车市场60.4%的份额。长城哈弗、奇瑞、吉利等品牌销量飙升,甚至把本土品牌拉达挤到了后面。 但普京政府心里清楚,这种依赖是暂时的。他们真正的目标是扶持本土产业,重建俄罗斯汽车工业。于是,一场精心策划的“经济自卫战”开始了。 他们首先祭出的是,报废税这把利刃。2023年10月,俄罗斯政府将报废税提高了70%以上,20吨的厢式车报废税,从262.2万卢布飙至430.05万卢布,暴涨14.72万元人民币;大型吊车的税费,更是暴涨4倍至430万卢布。 这直接导致中国商用车的购车成本大幅增加,价格优势荡然无存。而本土品牌拉达由于库存少、扶持多,反而可以顺理成章地涨价,销量迅速反弹。 2024年拉达的销量达到43.6万辆,同比增长34.4%,重新夺回市场第一的宝座。 其次是平行进口政策的调整。俄罗斯原本允许通过平行进口引入中国车,但2023年10月后,禁止对仍在俄市场经营的中国品牌进行平行进口,所有车辆必须由官方授权经销商进口,并获取OTTS证书。 这一政策堵死了,中国车企通过灰色渠道,进入俄罗斯的退路,进一步压缩了市场空间。 但更绝的还是技术标准的暗战。2025年7月,俄罗斯联邦技术监管局以,“刹车系统能效不够、行驶噪音太大”等理由,禁止进口东风、福田、解放等12款中国重卡车型,并要求召回已售出车辆。 其实这些车型此前都通过了,俄罗斯的GOST认证,但这次以“技术标准更新”为由集中下架,明显是在为本土品牌和西方车企腾地方。 这一波俄罗斯的算盘打得很精:先用中国车填补市场空白,再通过政策限制逐步扶持本土品牌。 拉达甚至使用中国技术贴牌生产新能源车,享受政府补贴,而中国车企却被课以重税。 这种“借鸡生蛋”的策略,既利用了中国的技术和供应链,又试图避免被中国企业垄断市场。 与此同时,俄罗斯还在寻求与西方车企的合作,试图引入技术平衡对中国的依赖。 他们向大众、丰田等西方车企抛出橄榄枝,但设置了苛刻条件:俄方必须控股51%,技术成果归俄方所有,零部件国产化率需达到60%以上。 这种矛盾的政策显示出俄罗斯的纠结:既想获得西方技术,又担心成为“技术殖民地”;既需要中国的低成本供应链,又怕中国企业垄断市场。 对于中国车企来说,这波操作无疑是个巨大的挑战。2025年上半年,中国对俄汽车出口同比下降了16%,部分车型销量冰封。 但挑战中也蕴含着机遇。一些企业开始加速本地化生产,长城、吉利计划在图拉州投资建厂,通过KD散件组装避开进口税和禁售风险。 同时,开拓中东、东南亚等其他市场也成为共识,2025年上半年中国对沙特、泰国的汽车出口分别增长了45%、32%。 俄罗斯的这场“经济自卫战”,本质上是地缘政治博弈在经济领域的体现。 它提醒我们,在全球化的今天,任何市场都不是永恒的避风港。 中国车企要想在国际市场上站稳脚跟,必须从单纯卖产品转向输出整个体系,加强技术研发和本地化能力,同时开拓多元化市场,降低对单一市场的依赖。 而俄罗斯能否在中西方技术的博弈中,真正实现产业自主,还得看市场说了算不算。 参考资料:新华网,黑河市人民政府
铁了心要打垮中国?最大的威胁现身!这次不是美国,普京却笑到了最后。 最近,俄
盖说社会
2025-08-12 10:29:0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