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周口,女子的婆婆,跟着村里人去酒店领免费送酒、小礼品,每天打卡,领牙膏牙刷。2300的酒卖1300,红色皮箱包装,里面一只金灿灿的金龙鱼,请回家保佑孩小孩上大学,第二天可以退,不买不让领免费酒。有的买了2箱,最少的买了1000多块钱的,等老人们去退酒,早就人去屋空。记者联系了厂家,厂家的回复,让老人的心凉了半截!
8月10日,据都市报报道,某白酒代理商,到村里忽悠老人去听课。
网上卖200多的酒,1300卖给老人,承诺可以退,结果当天跑路!
刘女士的婆婆说,那伙人到各个村里发宣传页,在大酒店开品酒会,邀请老人们去参加。
凡是去参加的人,可免费领一份,价值26.8元4斤一坛的白酒。
或者30元一瓶的高品质白酒,还备有各种精美礼品,免费送给老人。
这伙人见了老人就发一张单子,很快村里的老人一传十十传百,大家都知道了。
老人们觉得反正在家没事,还能免费品酒、领酒,一群大爷大妈相约,有的骑电动三轮,有的骑脚蹬三轮,浩浩荡荡的直奔酒店。
酒店还没开门,老人们就在门外早早的等候,到了时间老人们一进去,工作人员把门一关就开始讲课。
每天1小时,每个人发牙刷、牙膏、毛巾、锅铲等小礼品,临走还告诉老人们,明天有更大的惊喜。
老人就为了那点小礼物,每天准时去酒店打卡,就等着最后领免费的白酒。
几天后,他们开始卖酒,2300元一箱的酒,主动降到1300一箱。
这款酒,除了精美的红色皮箱外包装,里面是一条金光灿灿的金龙鱼。
工作人员讲,这个不能说买,要说请,请回家摆在家里吉祥如意,保佑小孩能考上好大学。
不想要的还可以退回来,但不买的,就不给领免费酒。
当场就有几个人买了好几箱,第二天果然给退了,每人还领了一大坛子酒。
买一箱就省1000块钱,老人们以为捡到了便宜,反正家里过年过节,或者送人或者自己喝我离不了酒。
就算不是真买,第二天还能退钱。
一经有人带头,老人们每人都3箱5箱的交钱,往三轮车上搬,生怕抢不到。漂亮
第二天,一群老人拉着酒回来退,为的就是来免费酒。
等大家赶到大酒店一看,那伙人早跑路了!
免费酒没领着,每人都买了好几箱,最多的花了好几千。
刘女士的婆婆买了1000多块钱的酒,回到家不敢说,家人问起来,才说了实话。
刘女士带着婆婆找到酒店,连人影都没看到,连经销商的联系方式都没有。
无奈之下,她们只好求助记者帮忙,联系办品酒会的那伙人。
村里的老人几乎都买了不少酒,大家听说记者来采,访纷纷诉苦,要求退货。
记者按照外包装上的地址,联系到厂家。
厂家根本不知道有这回事,称可能是下面的经销商搞活动。
况且,现在厂家都快倒闭了,生存都是问题,哪还有功夫这些事,最后厂家让去找经销。
但是宣传页上没有联系方式,记者带着刘女士,找到举办品酒会的酒店。
酒店说,他们已经在有关部门报备了。
他们向市监局反映了情况,工作人员也只是表示,核实后会和经销商协商处理。
他们又把情况,向酒厂当地的市监所进行举报。
工作人员承诺,10个工作日会有回复结果。
有了这次教训,村里的老人纷纷表示,上这一回当就够了,再有领牙刷牙膏的啥都不要了,不贪小便宜。
而这些被老人们买回家的酒,花的都是农村老人,每月一两百块钱的养老金。
大多数老人,是瞒着子女偷偷买的,真心买酒是假,其实就想领免费酒。
经销商抓住老人贪便宜的心理,打着免费送牙膏牙刷、领鸡蛋等小礼物,吸引老人参与,最终以卖货为目的。
再说,如果不是老人们贪小便宜,也不会上当。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10条:消费者享有公平交易的权利。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有权获得质量保障、价格合理、计量正确等公平交易条件,有权拒绝经营者的强制交易行为。 商家以不买酒,就不给免费礼品为要挟,迫使老人购买高价白酒,属于强制交易。
老人原本只是冲着免费礼品去听课,但商家通过不交钱买酒,就无法获得赠品的手段,变相强迫他们消费。
这种行为,明显违背了公平自愿的原则。
消费者有权要求退货退款,并可向市监局投诉,要求商家停止违法行为,并赔偿老人们的损失。 《反不正当竞争法》第8条: 经营者不得对其商品的性能、功能、质量、销售状况、用户评价、曾获荣誉等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 商家虚构酒的原价,谎称酒有吉祥寓意,并承诺可退,实际以次充好,属于虚假宣传。
老人们误以为酒很值钱,还能退,但实际上酒的真实价值远低于售价,且退款只是骗局。 儿女们平时多关心老人,不要贪小便宜,为了一个牙刷牙膏,最终上当受骗。
一旦发现上述情况,保留消费凭证,及时向有关部门投诉,或通过法律途径维权。
截止目前,事情没有任何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