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4月18日,地下党员李维嘉接完头,正要回家,一个小姑娘却偷偷朝他摆手,

鉴史忆往呀 2025-08-12 10:53:39

1948年4月18日,地下党员李维嘉接完头,正要回家,一个小姑娘却偷偷朝他摆手,他意识到出事了,赶紧转身离开。

1948年的重庆,空气中弥漫着硝烟与紧张,这座山城在国共内战的最后阶段成为双方角力的重要战场,国民党特务机构“中统”和“军统”对地下党的搜捕达到疯狂程度。

根据重庆市档案馆解密资料,仅1948年上半年就有超过两百名地下党员被捕,整个山城笼罩在白色恐怖之中。

李维嘉是中共重庆地下市委的重要联络员,负责传递情报和联络工作,那天下午,他在朝天门码头附近的一家茶馆完成接头后,像往常一样绕了几条巷子确认安全才往家走。

他住在七星岗附近的贫民区,那里巷道错综复杂,本是理想的隐蔽地点,但当他转过最后一个街角时,眼前的景象让他后背瞬间渗出冷汗。

只见十几个荷枪实弹的宪兵正堵在他家门前,邻居们被赶到五米开外,有个军官正在踢他家的木门。

这个场景透着蹊跷,李维嘉的住址只有直接上级和两个同志知道,按照地下工作纪律,他们绝不可能泄密。

后来解密的国民党特务档案显示,当时军统启用了新引进的美国监听设备,在邮局截获了用密语书写的信件,通过三角定位锁定了这片区域,但具体到哪户人家,其实是靠挨家搜查的笨办法。

杂货铺门口的小姑娘叫阿香,是店主老周的女儿,她父亲暗中帮地下党传递过药品,知道李维嘉的身份。

小姑娘机灵得很,早上看见军警挨家盘问时就留了心,她假装在门口玩石子,实则放哨。

当李维嘉的身影出现在巷口时,她急中生智用手帕做掩护打手势,这个细节后来被收录在重庆红岩革命纪念馆的解说词里,成为群众掩护地下党的经典案例。

李维嘉的反应堪称教科书级别, 他没有转身就跑引起怀疑,而是继续向前走了几步,突然拍着口袋装作想起什么,用重庆方言大声嘟囔:“搞忘了取衣裳!”

然后自然拐进隔壁裁缝铺,裁缝老吴也是自己人,立即带他穿过工作间,从后门钻进迷宫般的小巷,当时重庆的贫民区房屋紧密相连,很多人家后门相通,形成天然的地下交通线。

这次脱险改变了重庆地下工作的格局,三天后,地下市委发出紧急通知,要求所有人员立即更换住所,并启用新的联络密码。

档案记载,正是这次及时预警,使得军统随后发起的全城大搜捕扑了个空,保护了即将发动的护厂护校运动骨干力量。

那个机智的小姑娘阿香,解放后成为重庆市第一批少先队员代表,她的事迹在1951年的《新华日报》上有过报道。

站在今天的视角回看这段历史,最动人的不是惊险的逃脱过程,而是普通百姓对革命者的自发保护。

当时重庆老百姓明知掩护地下党可能招致杀身之祸,仍选择冒险相助,这种血肉联系正是共产党最终赢得胜利的根基。

红岩精神研究专家王教授指出,在现存的地下工作档案中,超过七成的脱险记录都有群众协助的痕迹。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保存着当年军统的搜查记录,上面用红笔标注着“该户疑似共党,但未获证据”的字样。

而李维嘉使用过的假身份证、辗转藏身时用过的搪瓷缸等物品,现在陈列在红岩革命纪念馆的玻璃柜里,静静诉说着那个惊心动魄的黎明前夕。

0 阅读:51

猜你喜欢

鉴史忆往呀

鉴史忆往呀

欢迎关注,跟着小编一起看历史小故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