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叶嘉莹去世,享年100岁,这位忍受了长达57年家暴的老人,却在95岁时将自己积攒的3658万元全部捐给了南开大学。令人肃然起敬! “我有诗词作伴,并不觉得孤单。钱对我无用,但对文化传承有用。”这是叶嘉莹先生95岁那年,把3568万元积蓄全部捐给南开大学时所说的话。 彼时,她刚卖掉北京和天津的两套房子,有人劝她:“先生,您都这把年纪了,留一套给自己养老吧。”叶嘉莹却笑着摇头:“用在我身上可惜了。” 叶嘉莹是真真正正的贵族,叶赫那拉的姓氏搁在从前是无尚荣光,但在颠沛流离的战争年代,却比不上一个馒头来得实在! 1941年,北平沦陷,母亲在病榻上给17岁的叶嘉莹讲《牡丹亭》,可话音未落就咽了气。 叶嘉莹跪在灵前写《哭母诗》,“剩有残躯在,空馀血泪悬。”墨汁混着泪水晕开,那是她第一次明白,诗词能装下最深的痛。 1948年,叶嘉莹随丈夫去了台湾,本以为是新生活的开始,却再次经受磨难,丈夫因“思想问题”被捕,叶嘉莹抱着襁褓中的大女儿也被关进看守所。 虽然后来被释放,但叶嘉莹因此丢了教职,丈夫也性情大变,羞辱打骂成了家常便饭。 然而,命运的坎坷似乎从没断过。1976年,52岁的叶嘉莹刚在哥伦比亚大学当上终身教授,却接到了大女儿和女婿车祸身亡的噩耗。 那天,她在殡仪馆里站了三个小时,在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痛中,她做出了一个改变余生的决定,回国教书。 于是,她放弃了国外优渥的生活,给教育部寄了信:“诗词的灵魂只有用中国话才能表达,我愿意分文不取,只期盼着能回国教书。” 1979年,叶嘉莹终于站在了北京大学的讲台上,看着台下坐满了学生,叶嘉莹一讲就是三个小时,结束时,学生们仍意犹未尽,纷纷涌上来要签名。 2018年,叶嘉莹毅然决然的卖房捐款,有记者追问:“3500多万,您真的不心疼?”她坦然道:“我这辈子享过福、吃过苦、经历过战争、也见证了和平,如今仅剩的愿望,就是把中国诗词发扬光大。” 叶嘉莹的一生充满苦难,但她始终保持着优雅和从容。她提出的“弱德之美”的理念,正是她人生的写照,在逆境中坚守,在苦难中绽放。 如今,叶嘉莹先生虽已远去,她留下的不仅是3568万元善款,更是一种在绝望中寻找诗意,在黑暗中坚守光明的精神。 信息来源: 新京报|叶嘉莹的一生,浮萍颠沛,诗词为根 齐鲁壹点|“诗词的女儿”叶嘉莹去世,“我只是一个普通的教研工作者” 文|墨海 编辑|史叔
2024年11月叶嘉莹去世,享年100岁,这位忍受了长达57年家暴的老人,却在9
剑指天涯笑江湖
2025-08-12 12:48:44
0
阅读: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