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都无法解释!”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桑枣中学校长叶志平被怀疑是“穿越者”

瑶步踏花归 2025-08-12 14:45:59

“科学都无法解释!”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桑枣中学校长叶志平被怀疑是“穿越者”,因为在他上任校长后,一不抓教学,二不抓纪律,却唯独对教学楼加固特别伤心,甚至还将灾难疏散演练纳入到教学计划中,尽管多次遭到家长投诉,但是叶志平却从未放弃。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大地剧烈颤抖,桑枣中学的教学楼像巨浪中的小船,左右摇晃,石灰块簌簌砸落,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尘土味。 学生们低头护脑,脚步急促却不乱,教师在楼梯转角扯着嗓子喊:“别挤,低年级先走!”仅仅96秒,2200多名师生全部冲出危楼,操场上鸦雀无声,只有远处山崩的轰鸣还在回荡。 校长叶志平瘫坐在泥地上,手指死死抠进土里,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淌。他抬头看着那栋摇摇欲坠的教学楼,喃喃自语:“我们做到了……真的做到了!” 这一刻,谁能想到,这座偏远小镇的中学,竟在8级地震中创造了“零伤亡”的奇迹? 而这一切的背后,是一个被嘲笑为“胆小鬼”的校长,十几年如一日的“固执”。今天,我们就来走进叶志平的故事,看看他是如何用一己之力,守护了2200多条鲜活的生命。 时间倒回到2000年代初,那时的桑枣中学,和许多农村学校一样,经费紧张,校舍破旧。1983年建的教学楼,连正规设计图纸都没有,墙体里掺着竹条,楼梯栏杆是用空心砖随便砌的。 叶志平刚当上校长时,拿根木棍敲墙,听到“咚咚”的空洞声,心里就咯噔一下:“这楼,地震一来必塌!” 他用钢卷尺量了承重柱,只有30厘米宽,远低于国家标准的50厘米。隐患像一块巨石,压得他夜夜睡不安稳。 可那时候,学校年维修费占预算不到3%,大家都觉得“升学率才是硬道理”,谁会把钱花在“杞人忧天”的校舍加固上?叶志平偏不信这个邪。他四处奔走,硬是担保借款7万元,带着老师去建材市场砍价。 为了省运费,老师们用扁担挑钢筋,步行3公里回学校,肩膀磨破了皮也不吭声。三年时间,他们加固了16处关键结构,增粗了22根承重柱,更换了48处楼板,甚至把砖砌栏杆全换成了钢管。 学生们私下笑他“叶扒皮”,同事也调侃他“胆小鬼”,可他只笑笑,口袋里始终揣着那把钢卷尺,随时量墙、查隐患。 光加固校舍还不够,叶志平心里清楚,地震来了,逃命的速度比什么都重要。 于是,他设计了一套疏散演练:低楼层走主楼梯,高楼层走辅梯,教师定点站位防踩踏,警报声用尖锐高音频,学生甚至要蒙眼模拟黑暗撤离。他要求每周演练一次,雷打不动。可这事却惹了麻烦。 家长们不乐意了,投诉信一封接一封:“每周搞演练,耽误学习,校长不务正业!”有位家长当面质问:“你咋不教书,天天搞这些没用的?” 面对冷嘲热讽,叶志平一句话不说,只是自费印了《安全手册》,挨家挨户发下去。他心里憋着一股劲:“你们不懂没关系,我得对得起这些孩子。” 那段时间,他常一个人站在操场上,看着学生们演练的身影,眼神里既有欣慰,也有说不出的孤单。谁能想到,正是这被骂“无用功”的演练,后来成了2200多人的救命符? 其实,叶志平对安全的“偏执”,背后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伤痛。他的弟弟早年因工厂安全事故去世,那件事像一根刺,扎在他心底最深处。 接任校长后,他暗暗发誓:“绝不让学生因为建筑问题送命!”他常穿着一件褪色的蓝夹克,裤脚磨破了也舍不得换,露出里面缝补的旧衬里。学生们不知道,这位看似“抠门”的校长,把每一分钱都省下来,用在了校舍和演练上。 2008年5月12日,地震来袭,桑枣中学的老教学楼虽然摇晃得厉害,但没有倒塌。 加固的承重柱顶住了压力,钢管栏杆护住了撤离的学生。而那套被吐槽了无数次的疏散演练,让2200多人用96秒跑出了生天。 震后,叶志平瘫坐在操场上痛哭,不是因为害怕,而是因为释然——十几年不被理解的坚持,终于换来了全员平安。 地震后,桑枣中学的“零伤亡”奇迹传遍全国,叶志平被誉为“最牛校长”。可他却没觉得自己多伟大,依旧穿着那件旧夹克,拎着钢卷尺,走在校园里检查墙体。 信源:台海网——“史上最牛校长”讲述地震“逃生秘笈”

0 阅读:191
瑶步踏花归

瑶步踏花归

只会拙笔垦史田,阡陌纵横,当心脚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