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台小记:婆媳共酿的生活甜 李婶刚搬来时,总觉得儿媳晓曼的阳台“太娇气”——几盆多肉摆在精致的陶盆里,窗台上还搁着喷壶、小镊子,比照顾孩子还上心。晓曼呢,看着婆婆把泡过豆子的水随手倒掉,也悄悄心疼:“那水浇花最有营养了。” 矛盾在一个周末的午后化开。晓曼发现婆婆蹲在阳台,对着发黄的绿萝叹气。“这叶子怎么就蔫了呢?”李婶嘀咕着,手里还捏着刚接的自来水。晓曼走过去,笑着说:“妈,自来水得先装在瓶子里晾一天,氯气跑掉了,花才爱喝。您看我这瓶,就是专门晾水的。”她边说边拿起窗边的空饮料瓶,瓶身上还贴着日期标签。 李婶看着标签愣了愣,突然想起什么:“对了,我老家养花,要是叶子上长蚜虫,就用烟丝泡水喷,比农药管用。”她转身从兜里摸出个小纸包,里面是晒干的烟丝,“我带来点,你试试?” 那天下午,晓曼找了个喷壶,李婶亲手泡了烟丝水。两人蹲在阳台,你一言我一语地给花草“治病”。喷完烟丝水,晓曼又教婆婆:“多肉叶子软了,不是缺水,是浇水太勤了。您看这盆底,得垫层碎陶片,水才能漏得快。”李婶看着晓曼把自己捡来的碎瓷砖敲碎垫进盆里,忍不住笑:“这法子倒省钱。” 从那以后,阳台成了她们的“秘密基地”。李婶学会了用淘米水发酵浇花,每次倒淘米水时都特意留半碗,装在晓曼给的玻璃罐里;晓曼则跟着婆婆学了“果皮堆肥”——把橘子皮、香蕉皮剪成小块,埋在花盆边缘,“这叫天然肥料,花草吃了长得壮。”李婶边示范边说,手里的剪刀剪得利落。 有回晓曼出差,李婶独自照顾阳台。等晓曼回来,发现那盆曾发黄的绿萝冒出了新叶,多肉旁边还多了个小牌子,是李婶用硬纸板写的:“三天浇一次水,记着晾水哦。”字迹歪歪扭扭,却看得晓曼眼眶发热。 如今的阳台,晾水的瓶子摆了一排,碎陶片和果皮堆肥成了“标配”。李婶不再觉得晓曼“娇气”,晓曼也懂了婆婆的“土办法”里藏着生活智慧。那些关于花草的小妙招,像一粒粒种子,在阳台的暖阳里发了芽,长出的不仅是茂盛的枝叶,还有婆媳间慢慢滋长的亲近——原来日子的甜,真能在一浇一灌、一来一往中,悄悄酿出来。 婆婆家的感慨 婆媳间事 婆婆的节俭生活 婆媳日记 婆媳心得 婆媳饮食矛盾 婆婆的厨房
昨天,我朋友的婆婆打电话说想孙子了,想过来住两天,结果她还没说话,她老公直接就拒
【4评论】【5点赞】